在翻看县里规划局的资料时,李若男注意到了百草乡。
她意外地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好,山林茂密,空气清新,更重要的是,这里竟然是江峰县乃至周边地区有名的中药材主产区!
许多村民世代以进山采药为生,掌握着丰富的草药知识和独特的炮制技艺。
只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她想起了赵成良在玲珑山成功引入康养概念的经验,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想法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
为什么不能将乡村医疗改革与江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康养优势以及潜在的中医药产业结合起来呢?
她可以借鉴玲珑山的模式,但要做得更大、更深入!
她可以向全国的医药企业、特别是那些注重中医药研发和康养产业的大集团发出邀请,以“医疗资源赞助+康养中心共建”的模式进行合作!
药企提供急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技术支持,帮助改善乡村医疗条件。
作为回报,县政府可以特批一块风景优美、靠近中药材产地的土地,允许他们投资建设高端的康养中心或中医药研发基地!
甚至,在税收政策上,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倾斜,允许企业用一部分医疗资源来抵扣税款!
这个模式,既能解决乡村医疗的燃眉之急,又能引进优质的医药和康养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充分利用江峰县的自然和中医药资源优势,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越想,李若男越觉得兴奋!
这个方案,远比单纯的招商引资更有意义,也更能体现她的价值!
她立刻返回县城,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将这个全新的康养蓝图详细地写入了项目方案报告中。
江峰县,县委常委会议室。
烟雾缭绕,气氛略显沉闷。
关于“乡村医疗改革与健康促进工程”的讨论已经进行了近一个小时,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汇报了各自领域面临的困难和初步设想,但核心问题始终绕不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主管卫生的副县长面色凝重地介绍了全县乡村医疗资源的匮乏现状。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老化,药品种类不全且经常短缺,合格的执业医师更是凤毛麟角。
许多偏远村落甚至连一个正规的卫生室都没有,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汪兴国县长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坐在末席、一直认真记录并未发言的招商局局长李若男身上。
“同志们。”
汪兴国清了清嗓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乡村医疗改革,是县委县政府今年下定决心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我们江峰县长远发展的稳定基石。
困难确实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就回避!”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聚焦到李若男身上:
“刚才卫生系统的同志也谈到了,目前最大的瓶颈,一个是资金缺口巨大,光靠县财政投入是杯水车薪。另一个是医疗资源,特别是合格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药品严重不足。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我们招商引资部门想办法,走出去,引进来!”
()
在翻看县里规划局的资料时,李若男注意到了百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