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目的是田垄上的六位人物:四位老农踏歌而行,神态各异。

另有一妇一孺在旁观望,形成老少互动的温馨场景。人物虽小,却通过精准动态描绘成为画面焦点。

杨明看完画,上手摸了摸纸张,是绢本旧作。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整体观看,心里却觉得有种似是而非之感。

又仔细观看一遍,心里突然有了猜测。他抬头问马都:“怎么得来的?多少钱收的?”

马都笑眯眯道:“朋友介绍一前清遗老家儿子,他拿来的。钱倒是不多,张口要了五千,我还价三千,他直接同意了。”

杨明一听,知道老马这货又被人给骗了。马远真迹别说五千了,就是五万能拿下也算是捡了大漏。三千买马远真迹,想都别想。

马哥,这画呢……是幅“二层画”,是从原作揭裱得来的。你仔细看这墨晕,有描绘修复过痕迹,从这点来看,这幅画还是多重揭裱,你这三千块钱估计又打了水漂。

“二层画”是利用揭裱技术,将原作画心人为分层揭离,使一幅画变成两层或多层相似画面行为。

传统绢本绘画中,墨色颜料可能渗透到织物深层,揭裱时若强行分离绢布纤维,可能得到两层均有图像但清晰度不同的副本。

这幅画被高手裱糊匠人重新修过,猛一看还真不好分辨真假。但杨明是跟着朱家溍用心学过辨识古画的,虽然头次见到二层画,但他心里一琢磨,还是能肯定的。

马都现今不缺钱,三千块钱对他来说是小钱。收下后心里疑惑,这时候听了杨明说辞,他苦笑道:“真孙子,特么的就是那人说出来,我看朋友面儿上也认了,何苦编瞎话诓我。得,今儿又学一招,再见到这样事儿的,我心里就有数了。”

杨明给他泡了杯茶,坐下来说道:“既然是幅二层画,你也别留着了,转给我吧。我放店里试试,要是碰到个棒槌就出手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