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对宣德炉最大争议方面是吴邦佐款,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带有“吴邦佐”款的炉可能是明代私铸,而非官方宣德炉。
而另外有“玉堂清玩”款识的,相传为明代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私款,仿品较多。我说这么多,你听明白了吗?”
杨明点头道:“有点明白,但有一点还不大明白,这宣德炉看着就是一平常铜制炉子,它为什么名气会这么大?”
王世襄笑道:“宣德炉之所以出名,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历史背景、和精湛的制造工艺、还有稀少的存世量以及历代文人推崇。
其铸造源于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这种铜料色泽如黄金,且含有金银等贵金属,使得宣德炉呈现出独特的紫红或金黄光泽,色泽变化丰富,如茄皮色、藏经色等几十种颜色。
另外就是存世量稀少,仿品众多,据记载,宣德三年仅铸造了3000至1.8万件,且大多散佚或损毁,真正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
自明代起,仿制宣德炉风气盛行,导致真品难寻,进一步推高了其神秘性和收藏价值。”
其实王世襄没给杨明讲,他为什么对宣德炉如此了解,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收藏了不少宣德炉,后来王世襄的几件宣德炉,曾在香江拍出一千多万元天价来。
王世襄说完,端起大茶缸“咕咚咕咚”开始喝水,杨明则很有眼色赶紧起身给他续水。
杨明很乐意听王世襄讲解,不管什么东西,他只要知道的物件,都能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但也有例外,他要是不明白,就大大方方说看不准,就如那件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