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理念通过《朱子家礼》渗透到官僚阶层,
其次则是史书的编纂权掌控在士大夫手中,《宋史·忠义传》记载478名殉国官员,而商人仅收录一例。
常年累月的对商人看不起,以至于就算是商人忠义,也不一定会被记录。
其三则是商人的道德豁免,儒家‘义利之辨’使商人先天背负道德原罪,反而获得行为自由,这一点是官员们无法做到的。
历朝历代国灭后,新朝建立后当地商人出资建立忠烈祠以洗白自己,然后继续做生意,毫无道德上的谴责。”
“刘尚书所言极是!”
兵部尚书侯恂出班接过话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道德的约束,让官员们处在难以抉择的地步,
新朝若是请他们出来做官,他们做还是不做?
答应做官,那让他们如何面对百姓?如何面对史书?
不做,那就是不给新朝面子,尤其是新朝局势未稳的情况下,官员就是嘴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就会出现登高一呼,山鸣谷应,这是当权者最怕的。
明着不好干掉,但暗地里有的是手段,与其连累家眷,不如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