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朕说!”
崇祯摆了摆手:“现在的税率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年销售十万两还是一百万两,坐商都是三十抽一,这很明显是有问题的。
一是会让大规模的商号挤压个体商铺,二是会让财富快速在大商号手中汇聚。
朕前段时间就和你们说过了,税率不能一刀切,各个行业的税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不同规模的商号税率也要区分。
商号的规模不是说按照商铺多少、资产多少等等来区分,而是按照销售额来区分的,
例如每十万两银子一个档,年销售低于十万两,按照三十税一,十万到二十万两按照二十抽一,二十到三十万两十五抽一……五十万两以上,按照五抽一。
按照这个分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国债利息的抵税的重要性了,例如五十一万两是五抽一,商税是十万两千两,
减去两万两国债利息就是四十九万两,四十九万两是十抽一,商税就是四万九千两,两者差了五万三千两,换作是你们,你们选择抵不抵税?”
众人不由自主的立刻点了点头。
差近五万两,只要不是傻子,那就一定会抵税的。
销售额这个东西没办法控制,或者说不是你想控制多少就是多少的,有些时候是各种因素在推着你走,诸如闭店的工人工钱、原材料的堆积成本、市场的占有份额等等。
闭店了,销售肯定下去了,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工钱你照发还是停止?照发自己就亏了,不发那你问问官府或者商会同不同意,工人会不会直接离开另找一份。
到时候你再开店的时候,招人、培训、熟练等等都需要时间,这会极大的影响销售。
再例如市场份额,你闭店了就是给百姓选择其它商号的机会,而习惯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当百姓们习惯了其它商号,你的销售就会直线下滑和被挤占。
这种损失比避税损失的更大。
当然了,像上面举例的四十九万两和五十一万两的这种刚好与国债利息的差距的情况是很少,但肯定是有的,一旦撞上就是赚大了。
如果没有撞上,或者说抵税不划算,那就不抵呗,直接选择利息。
反正选择权在商人手中。
“这一点如果没有疑问,那朕就继续说说第三种,某种特权。”
“这一点其实历朝历代都做过了,诸如刚刚谈论的朝廷借款中的一些边境贸易特权、生丝出口配额、盐引、茶引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特权。
诸如朝廷采购优先权、优先购买蒸汽机商船的特权、工业研究院新出技术的代理权、朝廷重大项目跟投权等等。
前面的那些你们都很很清楚,朕重点解释一下重大项目跟投权,由朝廷出面承建的项目,
诸如海外某个国家的矿产开发、道路修建以及国内的某项技术研究等等,国外矿产的开发,商人能不能单独做?
当然可以,但是能不能顺利开工修建、能不能拿到银子等等这就不一定了,但是朝廷出面就不一样了,给那些国家一个胆子他们敢搞事情吗?
商人跟着一起投资,按照出资额分配利益。
()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了,沉声道:“陛下,这一点臣等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