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麾下的名将,统帅赤备队的真田幸昌被官军骑兵斩首,首级被李如松挑在枪尖上,对于倭军来说实在是震慑太大了。
之前武田家也不是没有战败过,长蓧之战武田家被织田信长大败,但是也没有败的这么惨烈,当时由小幡信贞带领的第三波攻击队甚至冲破了德川、织田联军的第三道防马栏,几乎逼近至织田信长的本阵,虽然战败,但是织田信长也不过是惨胜罢了。
但是像今天这样,败的这么快、这么惨的,还从未有过,倭军的士气迅速崩溃,不仅仅是武田胜赖的士气崩溃,上杉景胜部的士气也迅速低落下来,虽然眼下还官军还没有彻底击溃武田胜赖,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武田胜赖的溃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武田家赖以成名的所谓赤备队四散奔逃,真田幸昌被官军阵斩,上杉景胜知道这仗败局已定,准备开溜。
但是吴惟忠洞察战局的能力明显比上杉景胜要强出太多了,吴惟忠当即率领自己的亲兵,和火铳手实施白刃突击,三千多火铳手和吴惟忠的亲兵一投入战场,上杉景胜的足轻就立马支撑不住了,倭军迅速开始崩溃了,这些足轻的战斗意志本就不是很坚定,这下官军投入了预备队之后,倭军开始迅速溃散,上杉景胜也带着自己麾下仅剩了一些武士,准备跑路。
但是他独特的家纹和一帮奇装异服的旗本,很快成为了官军恶重点关注对象,吴惟忠指挥官军奋勇追击,必欲生擒或者阵斩上杉景胜,而他们区别于足轻的服饰甲胄显然就成为了战场上最大的显眼包。
吴惟忠迅速组织火铳手以火铳攒射上杉景胜,然后亲率自己麾下不多的骑兵紧紧咬住上杉景胜,将其阵斩。
而李如松那边也进入收尾阶段,武田胜赖部在真田幸昌被阵斩后并没有坚持多久,而且武田胜赖比之上杉景胜要果断的多了,毕竟有经验嘛,当即放弃自己的部队,骑马准备逃离。
但是和这个时代所有的倭国大名一样,武田胜赖的打扮也很骚包,他身着的是武田家的至宝,盾无铠,据说是当年倭国上古时代的神功皇后,第十四代天皇仲哀天皇的皇后征讨三韩时用过的御物。是武田家家传的宝物,"盾无铠",顾名思义,就是非常坚固、穿在身上就不需要用盾的铠甲,反正就是各种吹,反正也不上税,武田家的家纹一割菱, 就是取自盾无铠铠袖上的松皮菱纹。因而盾无铠与日之丸御旗,也足以被看做是武田家的象征。
所以身着宝甲,有打扮的很骚包,在一众同样骚包武士簇拥下的武田胜赖显然被李如松盯上了,不过李宁的速度更快,他所率领的本来就是轻骑兵,他招呼自己的部下,紧紧的咬住武田胜赖,这种骑兵追击战,对于这些蒙古骑兵来说,是最擅长的事情了,他们一面追击武田胜赖,一面用弓箭射他们的战马。
倭人不会骟马的缺点再次让武田胜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马吃痛受惊之后,就将武田胜赖甩下马来,随即就被李宁等生擒,李宁很清楚,这肯定是条大鱼,生擒可比阵斩的功劳大多了,所以李宁赶紧把武田胜赖像捆大闸蟹一样扎起来,然后和李如松汇合,将武田胜赖绑缚徐渭马前。
而官军追亡逐北,一直到金乌西坠才收兵回营,官军一战就将武田胜赖和上杉景胜击败,生擒武田胜赖、阵斩上杉景胜,而上杉景虎还浑然不知,自以为自己计策完美,让官军和上杉景胜火拼,好两败俱伤,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而徐渭也没有和上杉景虎多啰嗦。
第二天就拔营起寨,以大军包围春日山城,同时将上杉景胜的首级和武田胜赖押出来给城内的守军看,同时以重炮轰击春日山城,恫吓城内的守军,要求他们投降,城内守军见上杉景胜已死,武田胜赖也被生擒,再加上大明官军的重炮之威,不敢抵抗,只得开城投降。
不过这次徐渭没有下令屠城,毕竟这座春日山城是越后藩主的居所,不管是对于上杉景虎还是徐渭,都还是有用的,不过徐渭也派遣吴惟忠率军,控制了春日山城的银库,同时洗劫了城内的这些武士,勒令他们交出自己手中的所有金银。
然后徐渭才进驻春日山城,派人向上杉景虎传信,一是告知他官军已经击败了上杉景胜和武田胜赖,二是责问上杉景虎为什么不向官军通报相关的情况,同时派兵尾随上杉景胜部,是不是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是不是想背盟?
然后,徐渭命令将武田胜赖押到帐前了,徐渭让毛海峰作翻译,审讯起武田胜赖的,作为甲斐国的藩主,武田胜赖地位不低,还是有些用的,既然生擒了,就得榨点油水出来,徐渭通过毛海峰得知,甲甲斐国就有金矿,制成的黄金被叫做甲州金,长得有些像豆子,武田家能够以骑兵闻名,就是因为甲斐国出产黄金。
由于甲斐金矿盛产黄金,加上武田信玄手下有一个称为“金山众”的淘金集团专门从事金脉挖掘工作,丰厚的黄金产量令武田信玄成为日本第一个铸造金币的人,现在武田胜赖在自己手中,徐渭当然要从中榨点油水出来,杀了他不过多份军功罢了。
徐渭对于武田胜赖说道:“尔偏居一隅,竟敢兴兵对抗天兵,意欲何为?今既被擒,有何话讲?”
武田胜赖说道:“既败于阁下,无可言说!”
徐渭说道:“好,你既如此说,待本经略奏明陛下,尔冥顽不灵,更调天兵十万,荡平尔国,诛尔三族!”
毛海峰翻译给武田胜赖之后,武田胜赖赶紧解释,自己并非有意和大明对抗,而是因为接受了上杉景胜的贿赂,才介入越后国的事情了,绝非有意和大明作对的。
()
武田家麾下的名将,统帅赤备队的真田幸昌被官军骑兵斩首,首级被李如松挑在枪尖上,对于倭军来说实在是震慑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