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我说今天生意怎么这么好,原来是您带来的!”
这位店长名叫刘艳蕊,二十六岁,以前跟张欣一起卖过衣服,家是黄源市区的,来来回回有些不是他方便,所以平日里就住在店里。
虽然说是店长,但其实还是代店长,黄源一共四个店,除了薛琳琳已经转正为店长外,三个县里还都是代店长。
忙完后,他给李树倒了杯水,说了句奉承的话。
李树笑了笑,接过水:“谢谢,那是刘店长平日里打下的基础好,就是我不来,生意还是会这么好的!”
“李总,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转了?”
对刘艳蕊来说,李树的突然袭击让她有些不是太适应,幸好今天比较忙。
“我来阳水办点事,路过这里看看,对了,我发现这几天就属你这里卖的电动车多了,有什么诀窍没有?”
自九月份以来,电动车销量开始下滑,以前三个县里,一家店每天都能卖上二三十辆的,但现在只能卖十几辆甚至四五辆。
但阳水店这几天就没有下过二十辆的,就李树来的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成交的已经有七辆了。
刘艳蕊从柜台后面拿出了两个小马扎,递给李树一个:“其实也没啥,就是抓住人们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
原来厂里给各个店定了些绩效,那就是为估鼓励大家卖货,除了正常的提成,另外给了一个团建经费。
从九月份开始,每销售一辆电动车,厂里给每个店一定的奖励,并且分了档次,最低十块,最高三十,用于店里聚餐团建和发放店内奖励。
刘艳蕊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只要是老客户介绍过来并成交的话,除了正常的优惠外,另外送老客户和新客户一把价值十五元的雨伞或者一套价值十八元的餐具。
这些费用由她来垫付,等奖励下来了再冲抵。
这样的话,电动车也卖了,厂里送过来的礼品也有了销量,他们还能拿另外一个奖励,所以,看似是少了些团建费用,但实际上却能多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