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各取所需

还有规格落差的。

比如前世的李树曾经跟张喜峰去源东的一个蔬菜基地拜访过舅舅的一位朋友,当时正值六月份,大棚里的硬粉西红柿大量上市,舅舅的朋友说,虎三以上的上车价一块三,虎三以下的没有人要,都扔地里沤肥料了!

李树还问过,为什么不卖了呢?那不是钱吗?

对方的回答是他的地方有些偏僻,来的人少,再加上也卖不了多少,自己也没有时间三五斤三五斤的卖,并且由于价格差别太大,他要先保证大果的销路,所以除了一些小商小贩会过来以三五块一筐的价格带走几筐外,其他的都堆肥了!

李树还带回来了两筐,回来后专门问了问老妈,老妈说大街上这种大小的西红柿价格是五块钱四斤,也就是一块两毛五一斤。

当时李树就惊呆了!

那一筐可是二十来斤的啊!

后来他还做了一个多月的西红柿生意,蔬菜大棚给他的价格是三块一筐,他以八块钱的价格送到相熟的流通店,流通店则以七八毛的价格出售,销量还不错。

后来他才知道,上车的西红柿大多数都是往外地走的,而本地菜市场的容量有限,那些能卖上价钱的大果都耗费了他们极大的精力了,谁会去卖小果呢?

再说了,卖完大果他们就该继续忙碌了,谁顾上小果呢?除非有新的渠收购商过来收!

“那些下货量大的可以从产地直接发货,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会低一些,然后做促销,做活动,吸引顾客,以量来保证利润,然后在生鲜区专门弄上几个柜台,卖中端的水果蔬菜,至于高端的,先不要涉及。”

“还有,我说的产地不光是外地,其实我们本地也有水果蔬菜种植基地,我们可以直接跟他们对接,这样更新鲜。”

他细细的给牛志新讲起了自己制定的策略。

还拿西红柿为例,虎三以上的正常价卖,虎三以下的从大棚拉过来后,直接以低价买,用以吸引顾客,况且,低价并不代表没有利润或者低利润。

“我给你个电话,这是百越西瓜产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你跟对方联系过两天让发过来一车西瓜,他们那里的西瓜主要是无籽西瓜,现在价格很低,适合我们搞开业促销!”

“还有一个西山苹果产区的电话,你也跟他联系一下,也发来一车,到时候也可以搞促销用!”

“源东有个蔬菜大棚基地,你们也去联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