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手画脚,尽最大可能的……”
“为难别人。”
陈元生这番话说的很直白了,老周大概也会有点触动。
果不其然,周景民苦涩一笑,用钢笔在稿纸上做了个记录:“嗯,可以参考和采纳一下。”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很大的事情。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新区发展迅猛,会有多少人打招呼?
往里塞人?
有些人是老周也不能得罪的,你不要也得要。
这玩意,比踏马招商引资都难。
“逢进必考的制度一旦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少些麻烦。”
“当然,这个制度对老前辈也是放开的,也有很多抑郁不得志的人,他们或许在本岗位干的不顺心,或许看不惯周遭的事务,也想改变一下。”
“那你们也可以来考,公平公正的跟年轻人一起考,只要你考过了,一样用。”
“新人也需要老人带嘛,遴选一些老前辈过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防止作弊,考试可以分为笔试和面试环节,面试采用抽签面试制度,考生也不知道面试他的会是谁。”
周景民认真看了陈元生一眼:“好家伙,你这套路设计的挺完善呐?”
陈元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不敢说这就是后世的考公制度。
“要以身作则!”
周景民认真说道:“我第一个考,而且第一批选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全部参加考试,不合格的退回去。完善的制度,就是为防止漏洞的,到时候能堵住很多人的嘴!”
周紫瑜震惊的看了看老爸,又偷瞄了陈元生一眼。
虽然陈元生的这个建议很新奇,但老爸这种高度配合的态度,让她着实吃了一惊,也感受到了老爸爆发出来的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理论上来说,并不是会考试的人能力就强,但这样能极大程度的避免有人托关系、递条子。
换个角度来说,周景民其实也给自己堵住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为了防止自己考试过不去丢人,周景民决定自己给自己出题。
“还有吗元生,继续说,你给我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老周有了强烈的兴趣。
前些日子,他也摩拳擦掌,想要正儿八经的干一番事业出来,深度思考过高新区怎么搞。
但那些思考主要围绕在招商引资、给政策等上层建筑上,并没有想到过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其实这些地基,才是新区最本质的问题--心一旦歪了,你就盖不了高楼。
见周景民从善如流,陈元生心中也甚是欣慰,决定再上点强度。
“如果可行的话,筹备两本杂志和一个经济论坛,或一档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