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猛地醒悟过来。
当初蒋庆之举荐严嵩统军,赵文华觉得义父该拒绝……若是战败了罪责难逃,还不如留在京师。
身为秉政天下的首辅,为了那点儿军功冒险,值当吗?
事后他问过严嵩,严嵩没回答。
此刻赵文华却明白了。
严嵩兴许不懂兵,但他懂政治。
他对嘉靖帝的忠心一直没变。
兴许说忠心不对,嘉靖帝更像是严嵩依靠。
嘉靖帝在,严嵩就在。
嘉靖帝没了,严嵩父子,包括严党众人都会成为牺牲品。
反攻倒算的士大夫们能活生生吞了他们。
所以,此次严嵩随军的核心就是:嘉靖帝需要什么,他就坚持什么。
在严嵩心中,道爷至高无上。
赵文华看向蒋庆之,见蒋庆之嘴角微微翘起,显然这厮早就明白了严嵩不会反对自己的谋划。
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一战,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是玩笑。
而是从嘉靖帝到两个统军大佬的共识。
为严嵩和蒋庆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觉得没必要冒进。
咱们徐徐图之不香吗?
严嵩看着蒋庆之。
蒋庆之微微摇头。
不香!
他轻声道:“此事,本伯坚持。”
我坚持己见,老严,你何去何从?
是支持我。
还是反对!
果然是年轻人,咄咄逼人呐!
那些武将看着颇为兴奋,显然被蒋庆之一番话刺激到了。
武将支持,文官反对……有屁用!
严嵩知晓,若是自己反对,蒋庆之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在朝堂上的风格拿出来。
当众给你老元辅没脸。
官司就算是打到了嘉靖帝那里,严嵩觉得自己胜算不大。
那么!
严嵩叹息一声,“谨慎。”
蒋庆之点头。
“俺答不会循规蹈矩!”蒋庆之说道。
你难道是俺答肚子里的蛔虫?
文官们心中冷笑。
“伯爷!”
外面来了个文官,身后是一个瘦小的军士。
“斥候有紧急军情。”
在众人的注视下,军士畏畏缩缩的进来,低头道:“小人陈远,见过……”他看了看,犹豫了一下,“见过伯爷,见过元辅。”
千年以来,秩序一直是中原王朝最看重的事儿。
名正言顺。
谁该坐前方,谁该坐左边,谁坐下首第一个位置……
这一切都不能出错。
军士先对蒋庆之行礼,把严嵩放在后面,这就有些令人玩味了。
老元辅在军中的名声由此可见一斑。
不咋地!
“小人等奉命哨探,在镇川堡前三十余里遭遇了敌军斥候。小旗等把战马给了小人,小人拼死逃脱……”
“敌军多少人马?”蒋庆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