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之胃口大开,喝了口清粥,觉得味儿不错,“这米哪来的?”
黄锦笑道:“南边进贡来的。”
蒋庆之点头,“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耕作。另外,南边有不少地方可以开垦,必要时可作为应急手段。”
嘉靖帝点头,喝了口清粥,用筷子头蘸了点腐乳佐餐,觉得味道咸鲜之极。
“原先大明定都南京,天下权贵勋戚大多也在南京定居,兼并土地便是在那时开始。以南京为点扩散开来。成祖皇帝迁都北京,那些人跟随而来,随后,北方也沦陷了。”
“沦陷这个词说的……让朕想到了蝗虫。”嘉靖帝莞尔。
“陛下,其实兼并田地之事起始于权贵。”蒋庆之认真的道:“田地可传儿孙这个想法深入人心……”
“你这话有未尽之意。”
“是。”
“说吧!”嘉靖帝放下筷子,羡慕的看着蒋庆之吃了大半的饭菜,“此处就你我二人,只管说。”
“是。”蒋庆之说:“权贵们不纳税,这是帝王在纵容。正是有了不纳税这个特权,权贵们兼并土地才有利可图。他们或是强占田地,或是开出比官方赋税更低的条件,吸纳那些农户投献。帝王知道否?臣以为必然是知道的。”
“可帝王要治理天下,必须得有这些人配合。若是管束过严,谁会为帝王效力?”嘉靖帝喝了口茶水。
“陛下,以利驱之没错,不过却弄错了方向。历朝历代赋税多来自于田地和农户。坐视乃至于纵容权贵兼并土地,这便是太阿倒持。另外!”
蒋庆之叹道:“上行下效,当权贵们肆无忌惮的兼并田地,吸纳人口时,下面的那些人。比如说士大夫们,地方豪绅们,自然会效仿。法不责众只是托词,实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你这话,是在批龙鳞。”
“是。”
黄锦心中一颤,飞快看了君臣一眼。
道爷神色平静,蒋庆之也是如此,甚至嘴角含笑。
帝王本骄傲,嘉靖帝本性骄傲,二者叠加,加之他为帝多年,那股子傲气几乎直冲云霄。
批龙鳞啊!
这是给了道爷一棍子。
黄锦不知蒋庆之怎么想的,他伸手向后摆摆,几个内侍悄然告退。
若是君臣起了争执,在场的人越少越好。
否则被外臣知晓了,幸灾乐祸之余,他们会觉得嘉靖帝和蒋庆之这一对新政拍档之间出了大问题。
内部都无法统一意见,矛盾重重,这个新政……大伙儿还是洗洗睡吧!
“多少年了。”嘉靖帝突然叹息,“那年朕进京,踌躇满志,想着一改大明颓势。从安陆到京师,朕每日都在思忖朝政,思忖变革之策。到了京师,没想到却得知,让朕走别的道进宫。那不是帝王之道。他们想让朕低头。”
蒋庆之含笑听着,这段历史他知晓,杨廷和和张太后选了道爷继位,便是看中了这位刚死了爹的宗室好控制。
那少年喜欢道家?
好啊!
道家清静无为,无为正好。
一个无为的帝王才好控制不是。
但下马威得给,得让他知晓谁才是这个大明的真正主人。
于是甫一到京,嘉靖帝就挨了杨廷和和张太后一棍子。
若彼时的嘉靖帝年长十岁,大概会选择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