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奴才不通军务,但这些时日在军机处待了这么些时日,也知道一些东西,如果一口气裁百万人,怕是会引起朝野动荡啊。”
“朕当然知道,所以打算分批次逐一将地方官兵清除,这样节省下来的军饷可以扩编武营和外藩部,解决对外兵力不足的问题。”
李弘抓起翠玉念珠,在御书房内边走边道。
“东夷一战让朕明白,我武昭的军队纵使再悍勇,也是双拳难敌四手,东夷国凭借堡垒和地形优势,
集结数倍兵马对我武营将士进行突击,且屡屡奏效,所以只有扩大武营规模,才能应付往后越来越艰难的战事啊。”
和雍点点头:“万岁爷当真是深谋远虑。”
但随即又面露为难:“可武营和外藩部的军卒挑选都十分严格,且只能在我狄人跟外藩草原部落之间选取,
纵使将各地驻防官兵都裁撤,怕也很难迅速扩大两军规模啊。”
李弘点点头:“是啊,这也是朕为此犯愁的地方,上月朕收到来自外藩部的情报,
朕发现这些年,外藩各部善于骑射的人越来越少,就连狩猎的次数也远不如往年,
最早跟随朕的那批外藩部族士兵,已经没几个人可以披甲在马背上拉开弓了,
其余各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外藩部是我武昭军防核心,他们要事荒废了,那武昭的骑兵军团也就彻底完了,
十万外藩部,其实能用的就五六万人了,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十分正常,那就是关外外藩各部由于人数增多,外加关内物资输送,已经逐渐形成了街市贸易,比之关内同样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底,就是这些外藩部落也开始逐渐市民化,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他们也开始惜命,战斗力自然也呈现几何下降的形态。
其实远在楚国辽东的索伦部也有了这种情况,都是自然而然的。
和雍道:“万岁爷无需太过担心,我武昭的军力,依然冠绝天下。”
“这话说的为时尚早了。”李弘摆手回道,“朕问你,如果楚国大军手持那些火器向我武昭袭来,能挡住么?”
“能!”和雍不假思索回道,“武昭的将士就算面对刀山火海一样不会皱一下眉头,楚国想要凭借那些奇技淫巧来犯我武昭疆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