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章 二斤的交易

微生物发电技术不是什么创新性的技术,在联盟很早之前就有科学家探索这个赛道,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因为微生物发电技术在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蓝晶出现了这才导致这个技术研究的中断。

皇家科学院也有相关的研究工作,负责这个项目的是核电院士王嘉琛。

不要觉得奇怪,王嘉琛一个研究核电的怎么负责其微生物发电研究了,能够成为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他至少是在三个不同的领域有着相当造诣的研究才行。

王嘉琛副修的专业便是微生物发电这么一个在联盟连夕阳专业都算不上的小众专业。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王嘉琛是不是为了完成三个领域深入研究指标而特意选的这个专业呢?

实话实说肯定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但是更主要的是从帝国目前机器人发展的水平来看,微生物发电技术将是未来机器人最为实用的持续性再生能源。

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持续性和再生。

现如今帝国机器人的供能模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拥有相当续航能力的微型聚变核心,譬如美杜莎姐妹所采用的便是这种供能方式。

可是这种供能方式拥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供能的核心组件遭到破坏,失控的聚变反应就会演变成一场微型核爆。

不要被微型两个字糊弄了,还是以美杜莎为例,她们体内的聚变供能核心如果失控了所引发的核爆威力轻易可以摧毁一个街区。

美杜莎在建造的时候易雪专门为她们的能量核心设计了特别的防护,同时为聚变核心设计了独立的控制核心,最大程度避免聚变核心失控情况的发生。

但是量产的机器人根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这种供能方式无法应用于量产的机器人身上。

除此之外,即便是微型的聚变核心也无法将体积做到很小,这就导致使用这种供能方式的机器人在身高和体型上无法做到类人化,这点就不符合易雪关于机器人外形融入人类的要求。

帝国对于完全打开情感模块的机器人给予公民的待遇,易雪认为只有让机器人的外形符合周围人类的特征才能让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人类的天性会排斥和自己外观不同的成员,包括人类自身。

基于这两点考虑,目前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的量产机器人所采用的都是另外一种功能方式,用第五代水晶或者是脑虫晶石制造的储能核心,通俗点说就是电池供能。

无论是第五代水晶还是脑虫晶石都具备相当可靠的稳定性,即使在战斗中被直接击中也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是量产机器人的主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