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队伍中传来。

“将军来了!”

李七听到于禁的声音,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连忙下令,打开城门,迎接于禁入城。

眼看李七等人已经出城迎接之时,异变陡生!

“吾乃于禁,如今我已降汉,尔等可愿追随!”

于禁突然大喝一声,声如洪钟,在夜空中回荡。

李七猛然回头,难以置信地望着于禁。他发现,那些跟随于禁进城的士兵,肩膀上都系着一条红色的带子,与城墙上魏军的装束,截然不同。

“不好!中计了!”

李七瞬间明白了一切,他拔出腰间的佩刀,指着于禁,厉声喝道:“将军!你……你竟然背叛魏国,投降汉军?”

于禁眼神复杂地看着李七,轻声道:“小七,我已投降汉军,你是我一手带的兵,你,可愿随我降汉?”

李七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他看着于禁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心中充满了震惊、愤怒和迷茫。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为敬重的将军,竟然会背叛魏国,投降敌军。

“将军,您……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李七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

于禁叹了口气,道:“小七,如今的魏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魏国了。曹丕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根本不配为君。我于禁,不想再为他卖命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小七,跟我走吧。汉军待我甚厚,我保证,你跟着我,绝不会吃亏。”

“可将军,您的儿子?”李七疑惑的问道。

原来,魏军如今之所以还能与汉军相抗,便是因为曹操所实行的士家制度,这也是后世军户制的缘起之一。

包括如今刘瑁所实行的半府兵制度,同样有一部分的世袭兵卒,用来进行正常的战事行动,当然,刘瑁对于军户的升迁并没有限制,即只要你能干,那么你就可以脱离军户之籍,向上升迁。

而像于禁这样的大将,他们的家眷如今都在邺城,若是于禁降了,那么就意味着他的家人最好的遭遇也是就此变为奴隶,而依照如今曹丕的性子,怕是南逃满门抄斩之罪!

于禁勉强笑着道:“只要你们无事……我就放心了……”

李七瞬间沉默了,显然他明白了于禁投降的理由,于禁选择了他们这些士卒的命,却放弃了自己的家人……

想到这里,李七缓缓地抬起头,望着于禁,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将军,既然您已经决定了,那小七……愿听将军号令!”

说着,他“当啷”一声,扔掉了手中的佩刀,单膝跪地,向于禁行了一个大礼。

于禁见状,心中大喜。他连忙上前,将李七扶起,道:“好!好!好!小七,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随着李七的投降,轵县的守军,也纷纷放下武器,归顺了汉军。

就这样,汉军兵不血刃,轻松夺取了轵县,彻底控制了轵关陉和太行陉这两条重要的通道。

拿下轵县后,徐晃没有丝毫停留,立刻率领大军,略过河阳,马不停蹄地向孟津关进发。

作为雒阳的北大门,孟津关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雒阳的安危,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胜负。

孟津关,能守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