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2章 隐忍上京

巨大的朱红色殿柱需数人合抱,上面雕刻着蟠龙祥云,栩栩如生。

殿前汉白玉铺就的广场宽阔无比,雨水将其冲洗得光可鉴人,倒映着阴沉的天色和森严的殿宇轮廓,更添几分肃穆。

殿内空间高旷,光线因天气而显得有些昏暗,需要点燃巨大的宫灯照明。

金砖墁地,光洁如镜。

御座高踞于丹陛之上,雕龙画凤,气势非凡,此刻却空无一人。

殿下,文武百官依品级分列左右。

人人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并无平日朝会时的琐碎交谈。

整个大殿静得可怕,只有殿外被无限放大的淅沥雨声,以及官员们极力压抑的呼吸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感。

然后朝会开始,这里便与菜市场没什么区别了。

南方的剧变、难民的安置、边境的防务、妖族的动向、未来的战略…

无数关乎国运的大事压在每个臣子的心头。

这里的决策将直接影响着城外那一片繁华景象能否持续,决定着北祁乃至整个人族的未来命运。

与宫墙外的热闹市井相比,这座帝国的心脏,正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凝重。

端坐于龙椅旁特设紫檀木大椅上的周晚,一身亲王蟒袍,眉头却拧成了一个死结。

单手撑着额头,指节用力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只觉得下面臣子们的争论声像是一群蜜蜂在耳边嗡嗡作响,吵得他头大如斗。

老成持重的宰相金睿手持玉笏,出班躬身,声音沉稳却带着深深的忧虑:

“王爷,诸位同僚,南昭沦陷,妖族据江而望,此乃心腹大患,毋庸置疑,然老夫以为,当下之急,仍在安内,南昭难民初至,安置虽初见成效,然人心未定,隐患犹存,东远州虽划予南昭残军暂居,然数十万携甲之师卧于榻侧,终非长久之计,若内部生乱,则外患立至!当务之急应倾尽全力,稳固内部,安抚流民,严密监控东远州,徐徐图之,万不可急于求成,再启战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稳重老臣的想法,主张稳扎稳打,先治内再攘外。

话音刚落,一个冷冽的声音立刻响起反驳。

晋查司司马长风迈步出列,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

负责监察百官、刺探情报,消息最为灵通。

“金相此言未免过于保守!”

司马长风语气犀利,“安内固然重要,然岂可坐视妖族在南昭站稳脚跟?万妖王雄才大略,绝非满足于偏安一隅之辈!其整合南屿妖族,势力正飞速膨胀。给我等‘徐徐图之’的时间亦是给他消化战果、磨利爪牙的时间!待其内部稳固,羽翼丰满,届时再挥师北上,我北祁何以抵挡?依下官之见,当趁其立足未稳,内部派系尚未完全融合之际,联合一切可联合之力,甚至…”

他目光扫过众人,压低声音,“甚至暗中联络西荒或南屿内部对万妖王不满之势力,主动出击,方有一线生机!”

他的策略激进,主张利用时间差,主动制造混乱,削弱妖族。

“主动出击?谈何容易!”

户部尚书田牧立刻站了出来,他掌管国家钱粮,最知家底深浅。

脸上满是愁容,开口道:

“司马大人可知一场大战需耗费几何?先前支援南昭、安置难民,国库已然告急!粮草、军械、饷银…何处筹措?更何况,一旦开战,商路断绝,赋税锐减,这偌大帝国数百万军队,亿万子民,吃什么?用什么?难道要竭泽而渔,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吗?下官以为,当前应以守为主,恢复民生,积蓄粮草,方是正道!”

此话极为现实,点明了北伐最大的制约,钱粮。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昂首出列,正是新晋的军方代表于中。

相比于众位大臣,于中明显年富力强,锐气十足,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