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冬小麦已然返青,绿油油地铺展开来,长势喜人。
许多田地里有农人正冒着细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吆喝声、鞭响声此起彼伏,虽然忙碌,却透着一股蓬勃的干劲儿。
沿途经过的村镇,虽然还能看到一些灾后尚未完全修复的痕迹,但比起之前难民潮汹涌时的混乱与萧条,已然好了太多。
朝廷的赈灾粮和各项物资,正通过这条南北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虽然不可能让所有人立刻丰衣足食,但至少避免了大规模饿殍遍地的惨剧。
北祁军队的存在也有效地维持了秩序,打击了趁乱滋事的宵小。
尤其越往南走,章若愚注意到这里的恢复速度似乎比北方更快一些。
南方三州,虽然承受了最初的难民冲击,但毕竟不是战乱的核心区,破坏相对较轻。
加之气候更温暖,土地更肥沃,一旦秩序恢复,生产生活的回暖也显得更为迅速。
集市重新开张,货物虽然不算丰富,但已在流通。
学堂里传出了孩童朗朗的读书声。
工匠们在修复房屋、打造农具。
甚至看到一些小酒馆茶馆里,又有了闲坐聊天的人…
这一切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
它不像上京城的繁华那样炫目,却更加踏实,更加坚韧。
如同春雨后破土而出的嫩草,虽然微弱,却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正在艰难却顽强地自我修复着。
希望似乎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这忙碌的春耕里,在这逐渐恢复的市井烟火中近在眼前。
章若愚看着这一切,沉重的心情也不由得舒缓了几分。
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
若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平稳,一切的付出和牺牲,便都有了意义。
脚步不由加快了几分,朝着离江,朝着那位正在承受着一切的兄弟的方向,坚定前行。
小主,
……
离江岸边。
持续了不知多少时日的绵绵春雨终于在这一日有了片刻的停歇。
乌云散去,天空露出了久违的湛蓝底色。
阳光如同金色的瀑布般倾泻而下,洒在离江江面,泛起万点碎金。
也洒在那艘孤零零的云舟之上,驱散了连日来的潮湿与阴冷。
或许是这难得的晴天使然,易年并未像往常那般将自己深陷于躺椅与书山之中。
推开舱门走到甲板上,微眯着眼适应了一下有些刺眼的阳光。
空气中弥漫着江水被阳光蒸腾后特有的清新气息,以及一种万物焕发生机的暖意。
看着舱内那些因为连日阴雨而显得有些潮气的书卷,沉默了片刻。
随即,开始动手。
将那一摞摞、一册册珍贵的古籍小心地搬到甲板上。
然后一本本、一页页地轻轻展开,均匀地铺在干燥而温暖的甲板木板上,让阳光充分地照射其上,驱散其中的湿气。
这是一个缓慢而细致的活儿。
书卷的数量极多,种类繁杂,从古老的羊皮卷到泛黄的线装书,几乎铺满了大半个甲板。
易年的动作不疾不徐,神情专注而平和,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手指拂过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插图,目光偶尔会在某些特殊的段落或图案上停留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