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元亲自领中军,命斗御疆,斗梧,耿之无比为前锋,大举讨伐许国,郑国的大旗。
以郑国违背和楚文王当初签订的盟约,如今又与齐国,宋国,陈国,鲁国签订抗楚联盟,严重损害了楚国利益,所以起兵讨伐。
而令尹子元害怕自己走了,斗班试图趁自己不在郢都,联合楚王搞出事情,于是让申公斗班跟随自己出征郑国,任命斗班,王孙游,王孙喜为后军殿后,随后楚国大军浩浩荡荡出征郑国。
先头部队来到许国,还没开始开打,许国国君许君许桓叔一看楚国气势汹汹,自己屁股大点地方,都不够楚国安营扎寨,更别说和楚国打了。
于是许桓叔赶紧打着白旗,出城迎接子元,表示许国臣服楚国,愿为为楚国效犬马之劳。
令尹子元一看许桓叔还是很识趣的,于是就没有攻打许国,而是将辎重大营安在许国和郑国鄢陵附近,自己带领军队继续朝着新郑而去。
公元前666年十一月,楚国令尹子元下令,前锋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三员大将,从许都出发,一路向北,过长葛来到新郑的梏敉关(新郑南关)。
郑文公早就得知楚国大军前来讨伐,因为秦国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明确规定,讨伐:必须有理由,有道伐无道,仁义伐不仁,并且要敲锣打鼓,名正言顺的出兵他国,这就是讨伐。
要是不吭不声的攻打他国 领土,这叫侵略,如果小部分军队进入他国局部战事,这叫犯边。
而楚国子元讨伐郑国是因为郑国背楚向齐,参加了幽地的抗楚之盟,所以子元指责郑国背信弃义,以仁义讨伐不义 ,是大张旗鼓的前来新郑 ,郑国能不知道吗?。
郑文公召集郑国三良商议对策,郑文公道。
“郑国如今尚未恢复国力,实力大不如以前,如今楚国举国兵力进犯郑国,无非就是当初郑厉公背弃楚国,与齐国在幽地会盟。
楚国未必是真的打郑国,他其实就是想和齐桓公作对,不如我们开城投降,归顺楚国,就能免除刀兵之祸,你们看看许国,投降楚国啥事没有”。
相国叔詹极力反对道:“楚国来袭,这是楚成王继位后第一次战事,令尹子元派出六百辆战车,四万多人,声势浩大,这是要拿郑国开刀,立威天下,和齐桓公较劲。
齐桓公之所以举行幽之盟,就是看到楚国北上侵犯中原的苗头,郑国为中原的核心,是楚国北上的半路石,如果郑国失守,倒向楚国,那么楚国相当于打开了中原的南大门。
齐桓公看到这一点,才拉着郑国,宋国,鲁国,陈国结盟,因为这都是楚国北上的一线国家。
而这次楚国这么声势浩大,齐桓公为了自己霸主地位,绝对不会坐视郑国不管,让郑国被楚国打败,归顺楚国 ,那他的盟主面子何存,他相当于失去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