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朝中人人心怀不满,一旦我们大军打到都城,定然会有人起兵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那时杀进都城,杀光朝中奸佞小人,将骊姬那妖姬碎尸万段,安定国家社稷,告慰天下百姓,岂不比这样颠沛流离。寄身于他人屋檐下的要好?”
重耳赶紧制止,连连摇头说道:“魏将军的话虽然令人震动,但是要是我们攻打国都,那岂不是儿子打父亲,这样忤逆不道的事情,不是我这个逃奔他国之人能做出来的事。”
魏犨本就是一个鲁莽之人 ,看到重耳并不接受自己的建议,不禁气得咬牙切齿,一跺脚道:“公子害怕那骊姬,如此惜命,胆小如鼠,如何才能成大事?”
狐偃在一旁边赶紧劝说魏犨道:“魏将军,公子并不是害怕骊姬,而是害怕攻打都城,让外人知道,不管是父亲有错也好,还是儿子有错也罢,列国都会非议晋国,而公子必然会落下一个不忠不孝之恶名罢了。”魏犨听闻后这才不再言语,只是蹲在一旁生闷气。
重耳的母亲虽出身于狄族,但她与父亲狐突、哥哥狐毛以及狐偃一同来到晋国之后,深知自身在此地毫无根基可言。
于是乎,狐季姬在重耳幼时便精心安排,让公子重耳拜德高望重的胥臣和弟弟狐偃为师,一文一武教重耳,期望他能够将中原文化及周礼礼法悉数传授给自己的爱子重耳。
在胥臣的悉心教导之下,重耳自小就深谙孝悌忠信之道,为人处世更是谦恭礼让有加。对于那些贤能之士,他总是以礼相待,虚心求教;对待师长,更是尊崇备至,不敢稍有怠慢。
正因如此,他不仅在诸公子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就连朝堂上下乃至民间的诸多贤达才智之人听闻其美名后,都纷纷心生向往,渴望与之结交。
而重耳本人也从不摆架子,对待老师胥臣和舅舅狐偃时,犹如对待亲生父亲那般敬重;对待赵衰,则视之为良师益友;对待孤射姑,魏犨颠颉等人,更是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正是凭借着这般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使得重耳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了“贤公子”的美誉。
即便如今身处落难逃亡的艰难境地,依然有众多声名远扬的名士豪杰甘愿舍弃一切,义无反顾地追随于他左右。
他们坚信,跟随这样一位仁德兼备且极具领袖魅力的人物,必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欢迎阅读下一章,夷吾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