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散后,皇帝单独留下了杨邺,二人移驾到了御书房中,皇帝沉声道:
“今日朝会,你一言不发,是什么意思?”
杨邺缓缓说道:
“老臣不是一言不发,而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皇帝冷哼一声后,指了指案几上的奏折,沉声道:
“这些奏折,你可看过了?”
杨邺摇头道:
“加急奏折并未经过老臣的中书省,而是直接递交给了陛下。老臣不曾翻阅。”
皇帝沉声道:
“那你现在就可以看看!”
杨邺却笑道:
“老臣不必看了,陛下不是都说了吗?这些都是为韩万钧请命的。”
皇帝带着怒气道:
“这算什么?他们早不出面,晚不出面,偏偏选在了这个节骨眼上,这是请愿?这是给朕施压吧,好啊,朕倒是没想到,他韩万钧领兵多年,已经有了这样的势力,三州之地的那些将领,我就不说了,连七大世家的王家和刘家都愿意为他冒头,这可真是出乎朕的预料。”
杨邺轻声道:
“倒也说得过去,韩万钧曾经算是王世雍的学生,而王世雍在王家的地位,与那位王家老祖也是不遑多让,王家会在这个时候站队韩万钧,倒也情有可原。至于蜀中的刘家,或许是因为赵家的缘故,韩万钧与老臣针锋相对,自然与杨家也就无法和平共处,赵家与我杨家关系匪浅,可与蜀中刘家却是世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刘家不会不懂。”
皇帝冷声道:
“想要凭这些人来给他造势,让朕低头,那就太小看朕了,他将萧泰的身份揭露出去,无非是想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朕就不给他这个台阶,他又如何能下的来。他不是喜欢称病吗?那就继续称病好了。”
杨邺轻叹一声道:
“只怕没这么简单,韩万钧这个人,要么不出招,出招的话,必然不会只有这么点手段,只怕还有更大的在后头。”
皇帝眯了眯眼,他深深看了杨邺一眼,突然转变话题道:
“朕听闻,昨夜你抓捕了很多京都的商客和一些官员,是因为什么?”
杨邺缓缓说道:
“替陛下清理一些污垢。”
皇帝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