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朕看中的人才,短时间里居然想出这么“绝妙”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
但是细细一想,也很正常。
潘应龙、王一鹗这一批受到自己器重的重臣,与自己交流的时间最多。在交流中,自己会在有意无意间,传递出许多想法。
他们又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听完后肯定会在心里细细琢磨,想出跟自己思路接近的想法不足为奇。
这也是自己为什么喜欢用他们的重要原因。
等潘应龙说完,朱翊钧指出其中关键问题,“凤梧,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开拓性。说明你平日里善于学习,也善于总结。
不过朕要指出,你这个想法还有一个大问题。”
“请皇上垂训。”
“农村是什么样子,朕东巡时也实地勘查过,虽然没有微服实际生活过,但是也能体会到,他们内部可能不怎么团结,但非常排外。
一村人,论起来大家都能扯上关系,或亲戚或旧友,平日里鸡毛蒜皮、田间沟壑的事,争吵不休,但是一旦有外人进来,他们都会下意识地站在一起,一致对外。”
潘应龙细细一想,皇上说得还真对。
“皇上圣明,一语中的。
如此说来,臣的动员见习官吏,下派各村为村长的想法,会阻碍重重。”
是啊,官府派个村长下来,想干什么?是不是想多收我们的田赋?
农户们肯定心存疑惑。
被抢了风头和话语权的村老族老们,也不会甘心,暗地里串联,给新村长下套施绊子。
种种阻碍,怎么领导村里建设新农业和新农村?
“其次,动员见习官吏也不妥。他们确实富有朝气,蓬勃向上,可全是新兵蛋子。农村工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可能会十分复杂。
这些新兵蛋子,人生地不熟,还要化解疑惑,消除误会,躲过明枪暗箭,难上加难,很难控制得住局势。”
潘应龙连连点头,“皇上圣明,是臣把事情想简单了。”
但是他看到朱翊钧话语间胸有丘壑的神情,心头不由一动,小心翼翼地说道。
“皇上明识万里,洞悉天机,一定有好法子,臣愚钝不堪,还请皇上点化。”
“点化?要不要朕给你当头棒喝啊!”朱翊钧笑道,“下派官吏到各村驻村,是个好法子。但是要换种方式。
一是不要动员见习吏员,动员转正三年以内的官吏。
三年以内,已经有了阅历和工作经验,有能力的也脱颖而出了。但还没成为官油子,还保有朝气。
农村条件艰苦,必须用优渥条件去吸引他们自愿报名。比如所有自愿报名者,直接编入吏部特别名册,优先考核。
三年驻村工作完成,只要不犯错误,加升一阶。工作成绩优良,加升官阶若干
二是下派到各村,要用巧办法,让村民们乐意接受。”
让村民们乐意接受?
这是什么巧办法?
潘应龙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皇上天资英聪,一下子就想出好办法来,让臣茅塞顿开。臣斗胆问一句,这巧办法是什么办法?”
朱翊钧哈哈一笑:“巧办法也说不上不巧,只是利用人性而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潘应龙一听,更加好奇,也更加急切了。
到底是什么巧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