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大明海王

万万没有想到,这娘们当真给儿子洗了脸,也不知眼睛被洗过几遍。

看好大儿一脸生无可恋,朱常瀛顿觉好笑,方要调侃几句,秘书长谭国兴突然小跑着上楼,站在楼梯口欲言又止。

“进来说话。”

“是!”

谭国兴快步走到朱常瀛近前,神色严峻。

“殿下,苏禄王苯苏哈于三月前薨逝!”

闻言,朱常瀛豁然站起。

“他?怎么可能?”

“殿下,千真万确!门房来报,苏禄报丧之人正在王府值房候着呢。”

迟疑片刻,朱常瀛不禁一声长叹,陷入忧伤。

朱老七的老婆多孩子多先生多学生也多,唯独朋友不多,苯苏哈算是难得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却没有想到,这厮年不过四十便一命呜呼。

据报丧人言说,万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苯苏哈率兵攻打马京达瑙苏丹国,不幸被毒箭命中,于十月初四病逝。

话说这位老友也是命运多舛,终其一生与西班利亚抗争,于抗争中一统苏禄。

如同那些着名的雄主一般,野心永无止境。棉兰老岛,就是苯苏哈的执念。

在与朱常瀛的书信中,他曾不止一次表达占领棉兰,整合部落民,建立强大国度的愿望。

对于苏禄,朱老七一直心怀善意,这份善意源于互相帮助,互相成全,共同对敌。

诚然,朱老七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逐步控制苏禄经济命脉,并诱使苯苏哈改弦更张,崇信儒教。

但苏禄也确实以瀛州为后盾逐渐强大,无论地盘还是人口,得以扩充数倍。

一个可怕的事实,殖民对于极其落后地区而言,其实是拯救。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苯苏哈要征服的棉兰除了落后部落以外,还存在有数个苏丹国。

这些苏丹国将苯苏哈视为背叛者,即便国灭,各种反抗却层出不穷,令他疲于应对。

为什么瀛州可以快速征服但苏禄不可以?

原因很多,最重要莫过于人口。

苏禄没有多少人口,即便占领土地,也无人口可以迁徙,还是要以当地原住民为基础构建社会秩序。

这样的方式,强如朱老七,也不会轻易动用。

比如安南,数方乱战几年了,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损失异常惨重,但至今瀛州也没有找到武力介入的好时机。

这个时候不能打,因为只要瀛州动手,他们便会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比如马六甲半岛,瀛州领地大多接手自葡萄利亚,在与亚齐战争中,因为土着势力站队问题又借机获取了一些土地。这之后半岛领地范围便停滞不前。

难道朱老七不想占据整个半岛么?当然想。

非不能而是时机未至,勉强占据,也会战乱不断,没有收益反而会持续流血。

苏禄,就踏入了这样的境地。

地盘名义上占了,但反抗势力犹存,而作为基本盘的苏禄人却因为战争在实打实的减少。

朱老七曾经劝过他,不要急,慢慢来。

显然,这厮没听进去,不停打打打,最终把自己也丢了进去。

留下家里人继续玩乐,朱常瀛先一步返回王府。

入了王府,朱常瀛并没有急着召见来使,因为外交司司长陶春先一步求见。

见面,陶春便急着汇报。

“殿下,苏禄有变!”

“别急,坐下说话。”

两人落座,陶春将一封书信呈上。

“殿下,此为驻苏禄领事来信,与报丧使者同时抵达屏东。”

“信中言,先苏禄王于棉兰薨逝。彼时,大军在外,部分苏禄军官拥立二王子马鲁尔为王。”

“马鲁尔素有野心,于棉兰哥达巴托称王,宣布自立。”

“当其时,王世子基拉姆于和乐监国,得知先王薨逝,马鲁尔立国之后大怒。登位当日,便宣布要亲征讨伐马鲁尔。两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爆发内战。”

“如今,两位王子使者同至屏东,各有说辞。”

“马鲁尔使者言称先王于临终前将领地一分为二,旧土归王世子基拉姆,新土赐二王子马鲁尔为封地,有军中将领为证。”

“基拉姆使者则称马鲁尔谋害先王,弑君夺权,妄图自立,罪大恶极。”

“根据驻和乐领事所传情报,先王苯苏哈确实偏爱二王子马鲁尔,与王世子关系较为疏远。将国土一分为二也早有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朱常瀛看过书信,不禁眉头紧皱。

苯苏哈死的不是时候,眼下北疆多事,大战在即,南疆需稳。如此,瀛州才能最大限度抽调兵力北上。

苯苏哈死,苏禄乱,则西班利亚就少了一份牵制。

然而马尼拉绝对不能做大,棉兰老岛就是西班利亚南扩的红线。

换言之,老友苯苏哈本就是朱老七用来牵制马尼拉的一枚棋子。

如今棋子瘫痪而且还要分家,要选哪个?

朱老七一时间也拿捏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