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这个就叫上进!

这些书学宫都刚印刷出来,今天才开始售卖,虽然暂时还只是在学宫内传播,可其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先生都看出来了。

这是在为大王和国师的无上权力做舆论上的铺垫。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教材上的事,答案就很明显了:为了日后天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要从现在开始,不仅是朝廷上的,还有人心上的。

于是淳于越和自己老师商量了一下,觉得这很可能是儒家的一个大好机会。

拿着这些书去民间,先试探下民间的反响,然后制定一个能配合这个国家政策的方案来,进而引起大王和国师的重视。

如果能将这个任务全部揽在自己学派身上,儒家大兴就在眼前!

上进心,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算了,你先进来吧,夫子在等你。”

淳于越叹了口气,带着他走进去。

别看春秋时期天下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哪怕现在儒家的影响力也不差,可没有谁比他们儒家子弟更想要得到君王认可。

从至圣先师孔子到如今,儒家无不在为成为治国思想而努力着,他们曾经成功过,可很快就又失去了。

到如今,法家、墨家已经能跟他们分庭抗礼,儒家虽大,却不强。

不管是在稷下学宫时、还是如今的秦国学宫,儒家都只是大学派之一,而不是唯一的。

尤其是那个墨家,靠着那些奇技淫巧和科学院,几乎占据了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而这又恰恰是秦国眼下最重视的。

再不想办法还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和墨家沾边,那就不仅是涉及到思想之争了,还涉及到学派之争、道统之争!

宅院前厅里。

儒家分院的几个先生都聚在一起,琢磨着如何能让儒家大兴。

淳于越带着摊贩走了进来,顺手拿出了两本书。

听到情况汇报,几个儒家先生都沉默了。

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可为什么干不成呢?

“夫子,我们应该转变一下思路。”淳于越皱眉说道:“我们自己去民间拿着书问。”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先生都懵逼了。

你喝高了吧?

让我们这些受人敬仰的学宫先生,拿着书去民间一个个问那些百姓?

他们不识字,我们还得把书的内容念给他们听吗?

“夫子,我们为何要这样?”

看到其他人的表情,淳于越也顾不得这些人是不是自己的长辈了,站起身来严肃道:“我们既想着找到一条帮助秦国集权的国策,想着看民间反响,可我们自己却自持甚高不愿意去看,这有用吗?”

他指向了身旁那个摊贩:“他算百姓吗?不算!”

“他跟着夫子您多年,虽好像是仆从,但您对他很是关照,在师兄弟面前,他也能说得上话。”

“哪个平民百姓能和我们这些弟子日日待在一起的?让他去卖书,他居然跑到两条主街和国师广场上,这是大部分平民能来的地方吗?秦国大部分百姓可都在城外的田里啊!”

在周围人愣神时,他又打开了那本《国师语录》,找了许久后,找到了一句话。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这是李缘在一次出席科学院的研究会议时说的话,为了告诫科学院的研究方向不要只专注于军事武器和国家任务,要看百姓需要什么,毕竟工匠们大部分也是从穷苦百姓中来的。

“夫子,我们自称为百姓,可我们却不愿去问他们的想法,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弟子承蒙夫子厚爱,从一介商贾之子成为如今的学宫先生,也算是前途无量。”

“可弟子也曾是百姓啊,现在难道要与来时路划清界限不成?”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儒家先生都有些动容。

淳于越看着自己的老师。

这个儒家分院院长,在天下都享有盛名,他努力了大半辈子,一心想让儒家大兴,包括现在这想要提前顺应国策的想法,也是基于这种思想。

可他太过执着于身份、世俗了。

“夫子,您说话呀!”

“难道当初孔子收徒时,还要看他身份不成?!”

这话几乎是快指着自家老师骂了,因为这完全背离了儒家最开始的教义,也背离了孔子的教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