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国目瞪口呆。
他忽然发现自己不认识燕王了……
……
秦国蜀郡。
随着第三野战军的部队陆陆续续的回来,蜀郡各地也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人们因为农闲大规模进入工厂,加上大量西南奴隶的补充,蜀郡各地官府开始调整政策。
原本的工厂要继续开着,但要探索一种新模式。
“郡守,蛮人会干吗?民间会怎么说呢?”
郡守府。
看着李二郎制定的一副名录,一个副郡守语气有些不确定。
由于蛮人部落和大秦的交易中多是用动物、皮毛、山货、药材之类的东西,以及一些奴隶,而交易过程中,许多民间商人收购时往往看着蛮人不懂秦国市场价,故意压价收购。
对此,李二郎决定在南边一些县专门设立几个贸易区。
由蜀郡府衙主导、让三大行配合,让蛮人们尽量不受民间商人们的坑害,同时特意制定了一个商品名录,规定了蛮人货物和秦国货物的价格。
一些信息,公平公开公正。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给蛮人公平。
但在蛮人和那些商人们眼中,兴许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本官并没有强制要求商人必须在秦国内和蛮人做生意。”李二郎说:“他们大可以自己去蛮人境内,那他们收多少钱朝廷依旧不问,哪怕他们一文钱收的一百钱卖都可以。”
“但在秦国境内,不行!”
“凡是来秦国境内的蛮人,朝廷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让一些蛮人用命换来的东西却只获得了几文钱的报酬,这不仅是扰乱市场,还是损害秦国形象!”
“贸易区不是保护蛮人利益,是保护那些贪心之徒的命!”
“不然哪天某个蛮人因为被骗而做出什么事,或是某个蛮人部落觉得秦人欺人太甚而冲动,边境不宁,你们心里就安宁了?”
李二郎看了过去。
被他看到的官员没一个敢和他对视。
小主,
一个国家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从一个公正国家内出来的人,在外面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相信,因为他们会在第一印象里就觉得这个国家的人不会做小动作。
可如果秦国有了一个坏形象,那不仅秦人出去做生意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执行某些外交国策都可能出现意外,因为人们未必会信你的话。
尤其是这一次,第三军将蛮人许多大势力全部扫平。
其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让秦国国内多出了许多奴隶、西南短时间没有威胁因素,还有一个极大影响是让蛮人们心生恐惧。
一支野战军,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同时灭掉那么多蛮人大势力。
而这样的野战军,秦国有十几个……
如果不是秦国之前对蛮人执行的和平共处原则让许多人愿意相信秦人,不然别说战争会多出许多未知因素,日后对西南也不用想了。
蛮人们只是没有文化,却不是没脑子。
他们不会相信一个满口谎言的国家对他们说的任何话,哪怕对方说是来帮助他们的……
“将此名录复制多份,在南边所有边关口岸全部张贴。”
……
“可恨!”
当边关张贴出郡守府的商品名录后,一些商人顿时就骂人了。
我骗蛮人朝廷也要管?
“快,我们马上去滇地!”
“去那么远?”
“这名录一出来,周边所有蛮人都会知道,而随着去南边的路越来越好,来秦国的蛮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就骗不到了!”
“现在趁着知道的蛮人不多,先去南边收一波大的!”
“之前我等欺骗蛮人,转卖货物一趟下来获利皆在五倍以上,可若按照这名录上的价格来收购、按照市场价售卖,我等的利润不到两成。”
“那这还做什么?我等还不如在国内做生意算了,还免得去南边受苦。”
“朝廷也真是的,蛮人死活管他们干什么?”
“他们还敢反抗我秦国不成?”
几个商人迅速想好了对策,打算趁着事情还没在蛮地彻底传开最后赚一笔钱。
与此同时。
他们身边的一个蛮人,听着官府派来通告的官员说的话,脸色渐渐难看。
他们之前,被一些秦人骗得好惨!
记下对方说的许多价格后,他正打算回去,却听到那个官员再次说了几句话。
“我秦国一向以礼、信为本,不管对方是谁。”
“若之前有蛮人受到秦国商人欺骗的,日后等三大行商队到你等驻地时,皆可以拿出证据去换取优惠,或是来贸易区,三大行会以更高价格收购你等的货物,以作我秦国之赔偿!”
“秦国不会欺骗任何一个好朋友!这是我秦国之正义!”
一些蛮人心中感动。
但这个官员只是面上严肃,心里对此毫无波澜。
国家之间,有正义性?
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