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极圈(F)~东印度海上见闻

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一直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米,平均宽度达到800千米左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地质构造上,东印度洋位于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印度洋的地质年代在所有海洋中最小,大约在1.8亿年前形成,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其成为研究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关键区域。

此外,还有其实一些构造带,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还有许多近似南北向的构造带,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90度经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

在矿产资源上,东印度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等地。

东印度洋还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如锰结核、钴结壳、天然气水合物、稀土元素和磷块岩等。

东印度洋的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研究显示孟加拉湾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开放性大洋有显着不同,桡足类的Eucalanus inermis和钵水母纲的Sanderia malayensis是孟加拉湾缺氧区的主要物种。

高纬度物种:研究发现了一些高纬度物种在热带东印度洋的出现,如Acartialongiremis和Gaetanus minutus等,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颗石藻是海洋钙化微藻的关键类群,东印度洋的研究显示,颗石藻的垂直分布和生态位特征对理解区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群落结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指示器:颗石藻在全球碳循环和海洋′生地化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变化可以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指示剂”深海生物。

深渊生态系统:东印度洋的深渊区(深度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研究发现这些区域支持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深渊端足类动物、蜗牛鱼和深渊线虫等。

极端环境适应性:这些深海生物表现出一系列特殊的适应性,使它们能够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生存,如抗压性、热适应和共生关系。

东印度洋的海域地质状况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和复杂。其复杂的海底地形、频繁的地质构造、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样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研究海洋科学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宝贵区域。

东印度洋的深渊区(深度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独特并且多样化,支持着一系列适应了高压、低温和完全黑暗条件的生物。以下是对东印度洋深渊生态系统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