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是一个寒门子弟,能在三皇子的重重拦截下,还能赶来京城。
这不是对伊国绝对的忠诚,就是三皇子有意安排。
但不重要,状元很厉害吗?状元就立刻得到重用和赏识吗?等到我重用他的时候,恐怕三皇子已经化为白骨。
……
进京参加春闱的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的比例是七十比一,然而到了春闱放榜之时,这个比例却变成了十比一。
这其中的门道,自不必多说。
实际上,郑清远和董虞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如果没有意外,官员和我还要苦恼很久。
但董虞在京城期间,曾涉足青楼。虽然并未“失身”,但从这一点便可窥见一些端倪。
当官偶尔去一趟也不是不行,但你没当官,连一个功名都没有就去青楼。当了官是不是得天天泡在里面,别人对你使用美人计是不是一用一个准?
能让他继续科举已经是我网开一面,那些考前去青楼的人,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上榜。
除了前三名和唐妙言,其他学子全被我外放到地方做县令或者县丞。
早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我便已经下令让各地的将领们去缉拿那些证据确凿的官员了。
而对于这些学子们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在三月初五到初九这几天离开京城,前往地方去就任新的职务。
越早离开京城的人,就越能够得到我的信任和重用。
这并不是因为我对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偏爱,而是因为我相信,那些能够迅速响应我的命令、积极前往地方任职的人,不留恋京城的繁华,应该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
当然,这一招对世家子弟没用。
对于那些上榜的世家子弟,我会特意将他们安排到远离他们籍贯所在州的地方去任职。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他们借助家族的势力在当地胡作非为。
毕竟,这些世家子弟往往有着深厚的背景和人脉,如果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任职,很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对于那些寒门子弟,我则会尽可能地将他们安排在他们的籍贯县或者临近的县份任职。
俗话说:“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
我希望这些寒门子弟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乡亲们谋一些福利,为百姓们做一些好事。
他们从那里出来,又常年生活在那里,明白地方上问题的根源,或许能根治地方腐败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