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言道:“汉室有继,天命有归,新朝既立,天下当共尊之。吴主当识时务,知进退。今特封孙权为吴国公,领扬州牧,望尽起东吴兵马,北进徐州,讨伐逆贼曹丕,以彰新朝之威,以显汝之忠勇……”
诏书文辞古朴,言辞威仪,俨然一副天命所归之势。
诏书中,还充满着对孙权的轻蔑。
诏书撰写完毕,文吏双手呈予刘备。
刘备细细览过,又递与庞统说。
“士元,汝观此书,孙权见后,可否会勃然大怒,发兵襄阳?”
庞统接过诏书,目光扫过字句,心中已然明了。
孙权虽为江南小吏出身,然其野心勃勃,早有称帝之志。
只是碍于根基浅薄,未敢轻举妄动。
如今刘备称帝,又以如此居高临下之姿态令其归顺,孙权岂能甘心?
此诏书一出。
孙权必怒,发兵襄阳也在情理之中。
庞统合上诏书,微笑着说。
“陛下,此诏火候已足,无需再作迟疑。明日一早,便可差人送至建业,静观孙权的反应。”
言罢,庞统朗声大笑。
刘备、孔明与法正亦随之而笑。
……
就在刘备势力谋划东吴之际,另一方的目光也悄然投向了孙权。
那便是曹魏。
曹魏自曹丕称帝以来,推行九品中正制,广纳豪门士族,稳固了统治根基。
随着内政渐稳,曹丕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军事。
失关中之痛,曹丕难以释怀。
心中复夺关中的念头愈发强烈。
一日朝会上,曹丕将此想法公之于众,询问群臣意见。
曹丕问完,刘晔第一个出列说道。
“潼关险峻,易守难攻,关中之地急切难图。依臣之见,不如引兵南下,直取荆襄,方为上策。”
然而,贾诩却对刘晔的话不以为然,贾诩上前说:“襄阳有汉水为屏障,若无大船,欲夺此地,恐难以如愿。”
……
曹丕听罢,眉头紧锁,心中不悦。
曹丕环视群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地说。
“此处不可攻,彼处不可取,莫非对刘备便无计可施?”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众人皆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