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何降温?
这是第二个问题。
很明显,这团液体无法“倒出”来,并且其冷却速度出人意料的慢。
宇宙环境下,真空接近绝对零度,应该非常冷才对,然而事实上却相反。
蓝星上的散热方式主要通过热交换和热传递方式,如风冷水冷。
小主,
但在这里却行不通,接近真空的环境,没有介质,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热辐射。
据实验,在太空环境中,一杯热水要结成冰,可能至少需要两小时。
如果是一大团3000多度的液体金属呢?
显然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但这难不倒江林山,他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一根金属管伸进底部,同时一小块微小的金属氢迅速分解,恢复成常态的氢气。
瞬间膨胀的气体,把液态金属球给顶了出去,露出了深深的坑洞。
金属氢的密度是氢气的1万倍以上,在坑底瞬间形成了巨大的膛压。
一团红光高速飞出,向远处的蓝星方向飞去。
和小行星连接的机甲,通过震动传导,仍然“听”到了“咚”的一声巨响。
就这样,江林山就像一个辛勤的农民,一个又一个地挖着坑。
坑壁周围仍然有数千度的高温,并不适合马上安装发动机。
所以江林山驾驶机甲,在整个小行星上到处打洞。
其中,超过8成的发动机都安装在同一个方向,在坠入大气层时,它们将提供主要的反推力。
其它的发动机则装在各个方向,用以调整角度。
在蓝星上提前发射的观测卫星,忠实地记录了江林山动作。
在地面观看的众人心里一阵恍惚:竟然如此简单?比在山上挖坑种树还要简单。
但他们清楚,两者看似一样,但技术含量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此时,第一个坑的温度已经降到适合温度,江林山取出第一枚发动机。
这枚发动机的设计原理和巨脉飞行器使用的差不多,但设计寿命短得多,毕竟是一次性用品,没必要考虑上万小时的使用寿命。
“咔嗒!”
“主人,0001号发动机已经安装成功,进入预启动状态。”
小剑的声音适时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