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痛吼而啼

这也是现实中维护司法公正的基础,并不是说别人指控你有罪,你就有罪;就算有罪也需你亲口承认、签字才可。

然,古代的朝堂却是名副其实的一言堂,而结论如何又全凭帝王的一时情绪。

什么意思呢?

假如,三人成虎,多人起哄,扰了帝王心绪,帝王也在多位大臣的质证下失了分寸,就极有可能会因一时冲动做下错误决定。

其中的致命点也是共情,试想一下,假如有十多位同学向老师诉说另一位同学的过错,且还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将另一位同学说得极其恶毒且还没一点道德修养,那老师会如何做呢?

即便是十分理智的老师,也会先压下十多位同学的怒火,压根就不会考虑另一位同学是否如他们描述得那般恶毒。

待劝离十多位同学后,可能会询问一下另一位同学整件事的经过,从而再做出处罚。

但,另一位同学若一口咬定自己是被诬陷或冤枉的,那就要考验一下老师的师德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那么,假设老师并不理智,还瞬间同情起了十多位同学所描述的遭遇,那老师会不会当即判定另一位同学就该受到处罚呢?恐怕,大多也会在第一时间严厉训斥另一位同学吧?

纵使,另一位同学委屈巴巴地喊着冤枉,被共情后的老师应也听不进分毫,定会认为是在狡辩。

事实上,这道理和古代朝堂上的帝王决判也是一样的,但,帝王却远比老师更有杀伤力,老师顶多是训斥一顿,再请家长;帝王可是能要命的。

就算事后,帝王幡然醒悟,发现自己杀错了人,那也为时晚矣。

这也便是古往今来为何会有那么多忠臣良将被诬陷的原因,有时帝王是听不到当事人的辩解的,也是没心情再去核查验证的。

其一,帝王受谗言蛊惑;其二,帝王也生气呀,在自己的统治下怎会有这样的败类或腐败官员呢?直接下令斩首也是很正常的事。

至于事后翻案,那可不比走蜀道难上多少,他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我说翻案难,难在啪啪打脸,更难在颜面尽毁。

所以,沈安若还是幸运的,她拼尽力气也要与那右相严杰辩到底。

她很清楚自己不能松懈,也不能失掉镇北王妃的威严,一整套操作下来那也算是铁齿铜牙、手脚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