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晟葬礼隆重而简雅,照太祖例,没有耗费太多财力,安葬他的皇陵也在燕州城附近,所以需要护送高晟的灵柩北上。
葬礼结束后,高策调集八千御林军,护送大行皇帝的灵柩北上。
按照礼制,应有太子扶灵北上。
虽然高策还没有册立太子,但是所有人都默认了身为嫡长子的高穆尧便是未来的太子。
可是高穆尧的年纪太小了,不能担任扶灵北上的重任,在一番商讨后,高策决定让淮王高暾代替高穆尧护送大行皇帝的灵柩北上。
又过了七日,大行皇帝的灵柩移出皇宫,朝东京城外而去。
道路两旁的百姓自发的向大行皇帝的灵柩磕头行礼。
一时之间,街道上满是哀嚎之声,百姓久久不肯散去。
东京城外,八千御林军列阵等候。
淮王高暾护送着灵柩自东京城华胜门而出,在八千御林军的护送下,缓缓向北方而行。
此时,高策就站在城楼上,看着父亲的灵柩一点一点消失在自己的视线当中。
小主,
他的眼角渐渐湿润,一旁的郑植柔声宽慰道:
“斯人已逝,陛下的肩膀上还扛着大燕江山这份重担,望陛下早解伤怀,如太祖皇帝、大行皇帝这般,继续将大燕发扬光大。”
高策微微颔首,然后拍了拍郑植的肩膀,沉声说道:
“我记住了。”
他转过身走下城楼,又说道:
“回宫!”
………
高晟的葬礼结束后,礼部便要接着筹备高晟的登基大典。
而登基大典之前,高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处置。
当然,他不是要处置高隐等人,因为高策要让高隐看着他坐上皇帝的宝座。
高策现在要处理的是高晟的庙号和谥号问题。
关于庙号,百官都认为大行皇帝虽然不是开创之君,但是他统一了天下,所以也可以称祖。
但是高策否决了这个决定,并给父亲挑了一个太宗的庙号。
对此百官都有所不解,高策平静的说道:
“只有太祖高皇帝方可称祖!”
“而且,朕的皇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