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大秦征兵,韩世忠因为想吃饱饭,便虚报年龄参军,因为韩世忠本就个头高大的原因,也没被人察觉出来。
后面一次偶然,韩世忠在战场上立功,被人妒忌之下,认了出来,便将韩世忠虚报年龄的事情捅了出来,最后闹到刘法那里,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刘法与韩世忠看对了眼,便将韩世忠收为了徒弟,并为韩世忠取下了这个名字,教授兵法和武艺。
不过,刘法收韩世忠为徒的时候,韩世忠已经十五岁,筋骨慢慢定型,不适合再行武将之道。
于是,刘法利用功勋,为韩世忠兑换了《龙象般若功》前面六层,并将自己的看门刀法和兵法传授给了韩世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世忠也争气,经过几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是青龙军一军指挥使,积累下大量的功勋,王行之特赐《龙象般若功》全本和近身手段《十二擒龙手》,现在实力已经突破到先天。
在大秦年轻一辈中,名气不落于游坦之,只逊色于乔峰。
宋清溪身后是一位少年,这少年个头虽大,但面容却是十分稚嫩。
很显然,这少年还未到弱冠之龄。
不过,在秦国武院当中,这少年的名头可不小,大秦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分成了两座学院,一座仍然叫做讲武堂,专门培养立下功勋的军中将领,有点类似后世的军事学院。
一座则是单纯的武校,专门教授学生兵法以及粗浅武艺,大秦百官以及百姓家中,不少子弟都在这武校当中。
不过,王行之也下了命令,武校只招收十岁的孩子,并且将武校分三个阶段,武生、武秀才以及武举人,并且任何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晋级,在武院中只能待五年。
五年之后,若是通过考试,成为武举人,进入军中便可为一都指挥使,能直接参加武举会试。
只不过,这么些年下来,能成为武举之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宋清溪身后的少年,今年不过十二岁,却是已经成为了武举人,在大秦武院都是名声赫赫,最后被宋清溪收为徒弟。
而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的南宋名将吴阶。
最后,在游骥身后的人,面容白静,眉清目秀,有一股书卷气,不像是武将,反倒像一位书生。
而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玄之子,刘武。
而这些年轻人,也是秦国目前最优秀的年轻一辈。
王行之之所以带着王寰,就是想让王寰与这些人混过脸熟,日后好收归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