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铁锄头五十文一把!”伙计站在店门口,敲着铜锣,扯着嗓子高喊,“买三送一,断刃包换!”
这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
而在对面的茶楼里,一群绸缎庄老板们正围坐在窗边,他们手中的茶碗因为震惊而叮当乱响。其中,最沉得住气的赵掌柜也不禁脸色发白,他喃喃道:“他这价钱,连生铁的本钱都不够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新工厂的冶铁坊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焦炭混着铁矿石在回转窑里打滚,废铁渣都被碾碎铺了路。
铁塔蹲在窑口啃烧饼:"告诉刘老黑,少爷说了,下批锄头再加个弯钩,当登山镐卖双倍价。"
谷雨前后,北疆来了队风尘仆仆的客商。领头的大胡子摸着精铁铠甲不撒手:"这锁子甲比突厥人的还轻便!"
"客官好眼力。"掌柜的掀开甲片,"内衬是防火棉,箭矢穿甲即卡。"突然压低声音,"叶家工坊特供,买百副送袖箭图纸。"
当夜,二十辆镖车悄悄出城。车辙印深得异常,守门兵丁却都"恰好"在打盹。叶明站在城楼上抛钱袋:"李校尉,听说令堂要做六十大寿?"
三个月后,叶秋的密信随着信鸽落下。信纸背面印着个带血的马蹄铁印,正面画着歪扭的笑脸——边关新到的三千套铠甲,让突厥骑兵吃了大瘪。
叶明把信纸往账本里一夹,拨着算珠哼小曲。春桃突然指着窗外惊叫:"少爷快看!"
庄外官道上,各地商队的旌旗遮天蔽日。西域胡商牵着骆驼,岭南客商赶着象车,把新工厂围得水泄不通。不知谁喊了句"叶三少来了",人群轰然炸开,漫天银票飞得比柳絮还密。
"诸位!"叶明跳上了望塔吹铁哨,"精铁农器要等三个月,棉布存货只够卖十天......"
"我出三倍定金!"泉州海商直接扔上箱金锭。
"我们蜀中商会包圆今年的麻布!"锦袍老者甩出地契。
叶明摸着下巴盘算,突然瞥见人群里几个熟悉面孔——上月还骂他扰乱行市的布庄掌柜,此刻正拼命往前挤。他忽然咧嘴一笑:"想要货?得按我们工坊的规矩来。"
次日,新挂出的鎏金牌匾惊掉众人下巴——"叶氏百货招标会"。鲁山捧着新刻的印章直哆嗦:"少爷,这'流水线特许经营'是啥意思?"
"就是教他们建分坊。"叶明往契约书按手印,"咱们出技术收分成,躺着数钱。"
秋分那日,叶秋又收到百车粮草。押运的老兵咧嘴笑:"将军,这回来的是会发光的铠甲,夜里能把突厥马惊得尥蹶子!"
而新工厂的密室里,叶明正数着今年第一百零八本账册。突然从暗格里抽出张海图,朱笔在琉球群岛画了个圈:"是不是该搞海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