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昭昭神迹(1)
突然联想到刚刚荀彧所说,现在成公子已经撰写出了全套的“治国之学”,才发现,他们日后不仅无法打压寒门士子,就连他们的“家学”,恐怕都失去作用了。
士族延续的根本,从来都不是财富,而是他们的“家学”。
没有家学,他们无法登上朝堂;
不上朝堂,他们便没有朝堂的话语权;
没有话语权,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家族,并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
而现在,他们的“家学”即将失效。
这成公子太狠毒了。
以新农体系挖了士族财富的根本,以公开的“治国之学”和普及教育,又毁了士族的立族的根本。
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看来是要被打破了。
“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皇权,普及教育又让士族失权,天下人治天下,天下大同、人人如龙之势,即将形成。
这是要把士族连根铲除吗?
仅凭新农体系和治国之学,士族就已经与成公子不共戴天了。
不,不是他们与成公子不共戴天,而是成公子不给士族活路,是成公子与士族不共戴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
哪怕是站在成公子的对立面,这些三公九卿也不禁从内心深处,对成公子有了极高的评价和由衷的敬佩。
成公子不想为帝,他走的是圣人之路!
而且成公子的圣道,可比孔圣、孟圣高明多了。
他先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又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以此为基础,来推行他的“圣道”。
或许,在未来的史册上,会称成公子为“行知先圣”。
要知道,“黄巾入东莱”和“兖徐犯青州”时,成公子才十二三岁。
由此透视出他的师尊山中客,是一个什么样的高人。
可朝廷这些年间,从未间断过寻找山中客此人,一点蛛丝马迹都未能发现。
就连庞德公和司马徽,都赌咒发誓说,他们绝对不是“山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