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少年杨修(2)
“还有之三吗?”崔烈问道。
“有啊。之三就是‘思想停滞’。各士族都有家学,并在入朝为官后,以家学来治国。
“然而,由于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大汉的思想被儒学禁锢住了。思想停滞不前,治国之学也会停滞不前。
“所以我很赞同成公子说的,要‘解放思想’。
“想想看,在先秦之时,读书人中有道家、墨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水家……
“在秦国时,能有水家李冰治理蜀地,建造的都江堰,直接让蜀地变成天府之国、秦之粮仓,也为秦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统一六国前,又是水家郑国,建造了郑国渠。八百里秦川,一举成为富饶之地。
“可看我大汉立国四百年,除武帝时期的龙首渠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程吗?
“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着郑国渠、灵渠、秦驰道、都江堰,我们的冶炼、农耕等诸多方面,也与秦时相差无几。
“为何如此?皆因‘独尊儒术’。余者各家,皆为下品,甚至断绝。
“一家之言,而且还是排他性的一家之言,对这个社会的进步,绝对没有好处。
“而士族对知识的垄断,更是助长了一家之风。
“当成公子发明了各种学习用具,也大幅度降低了纸张的成本,让人人读得起书,我们还需要一家之言吗?
“用成公子的话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找到更好的治国之道,让大汉变得更加富强。”
杨修已经不是在回答荀彧的问题了,而是在发表一篇激情的演讲。
可他的演讲,却让除荀彧之外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说到皇室、皇权时,还有人想斥责杨修大逆不道。
可看到站在杨修旁边的荀彧,他们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可听杨修演讲完毕之后,除了对这些想法感到新奇之外,哪怕他们内心排斥,可还是觉得有些道理。
毕竟他们受儒学的浸染日久,而且,大汉在“独尊儒术”之后,已经找不到多少其他各家的学说典籍了,对于杨修如此抨击“儒学”,不排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