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大相国寺,阳光倾洒在热闹非凡的擂台赛场。
赛场正中,那最为显眼的位置上,端坐着大宋仁宗皇帝。
他身着华服,尊贵之气尽显,目光紧紧地锁在擂台上正在进行的激烈比试上 ,神色间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
此时,擂台上的灵虚子道长正与对手吐蕃武僧战得难解难分。
灵虚子虽身为道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到底也是大宋子民。
只见他身形飘逸,出手凌厉,每一招都带着道家的洒脱与狠辣。
终于,灵虚子道长觅得破绽,一举拿下了这场比试。
仁宗皇帝心中无比激动,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这笑容之中,又隐隐透着一丝忧虑。
这灵虚子道长出手着实太重了些,那吐蕃武僧被打得受伤不轻。
赛前明明告诫过“点到为止,不可伤人” ,如今这般情形,着实有些棘手。
仁宗皇帝暗自思忖,倘若吐蕃武僧群起责难,这灵虚子道长怕是无话可说,到时候场面失控,自己身为皇帝,也难免会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可奇怪的是,吐蕃武僧们并没有发难。
仁宗皇帝微微皱眉,心中不禁疑惑,不过细想之下,他们没有这么做,或许是认可灵虚子道长的实力吧。
仁宗皇帝又在心中琢磨:“这灵虚子道长若不使出全力奋力一搏,这场比试还不知道会纠缠到什么时候。
这打擂开局,不来点下马威震慑众人,往后的比试怕是也难以顺利。如此看来,出重手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一旦出手,要想收手,可就来不及了。”这般一想,仁宗皇帝心里倒是安慰了许多。
毕竟有皇帝在现场,一切都得讲究规矩和排场。
这边皇帝刚宽了心,那边丝竹管弦之声再度和鸣而起。
宫廷戏班教坊的二十人,整齐地分作两排在擂台上站立。
高架大鼓被鼓手有力地击打着,声韵激昂。
随着这鼓点,两边年轻的舞伎如灵动的彩蝶,开始穿插环绕。
她们舞动着长长的水袖,长袖善舞,身姿婀娜。
虽说此时并非夏日,少了些许自由洒脱的氛围,但这水袖之舞,也被她们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