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参谋长给李云龙的这一份文件上面所标明的是39年的时候组织下面的各根据地的产量。
因为在39年的时候,我军已经发动了一次大生产运动,所以此时的粮食人均产量得到了增加已经来到了300斤没人。
也就是说在39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总共的粮食产量为4.5亿斤也就是22万5千吨。
晋察冀边区是重要根据地,人口众多,假设以2000万人口估算,人均粮食产量按350斤计算(考虑到部分地区受水灾影响,但也有部分地区增产),粮食总产量约70亿斤。
晋冀鲁豫边区人口也较多,若以1500万人口算,人均粮食产量按320斤估算,总产量约48亿斤。
山东抗日根据地以1000万人口计,人均粮食产量330斤左右,总产量约33亿斤。
综合各主要根据地情况,大致估算1939年组织领导的根据地粮食总产量在150亿斤左右。
- 陕甘宁边区:据一些资料记载,当时陕甘宁边区人口约为140万至150万左右。
- 晋察冀边区:晋察冀边区包括了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省的一部分地区,到1939年底,根据地人口约有2000万左右。
- 晋冀鲁豫边区:涵盖了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人口数量众多,据估算在1939年时人口约有1500万左右。
- 山东抗日根据地:到1939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人口大约有1000万左右。
150亿斤的粮食,看起来挺多的,但是真正能被收成公粮的应该是在74万吨到110万吨之间。
而数据也没有超出李云龙的预料,总共的数据是86万吨。
这86万吨粮食中,其中2/3都是土豆和红薯之类的杂粮,其中小麦之类的仅仅只占到了1/3。
16万吨的公粮李云龙迅速就带入了教导总队的后勤标准,然后进行计算,哪怕是不计算这个公粮中有怎样的食物,仅仅只是从数量上来计算他也迅速得出了结论。
所有的公粮全部集中起来,按照教导总队的标准进行供应吃饭,那么可以提供20万人的军队进行伙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