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汝辉的第一个出口目的地居然会是中东。
接下来陆续出场,并对汝辉的产品明确表示出采购意向的,还有泰国、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不过正式下单的绝大多数还是国内经销商。
贺兰刚刚还在感叹西南地区是块硬骨头,陈雪华久啃不下,继那位主动愿做经销商的贵州老哥后,又出现了一位出手就是五十万元订单、来自湖北的一家国企。
湖北国企出面负责采购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年纪大约五十出头,略有秃顶,言谈间会不自觉流露出一些“官”气。在与贺兰谈判采购价时他全程掌握节奏,松紧有度,一看便知是老采购人了。
李先生说:“我干了一辈子采购,对你们这些生产商的滑头再熟悉不过,你不要跟我耍花腔,只需要告诉我,我的价格你能不能接受?”
贺兰:“我一个人决定不了,需要跟厂里其他负责人商议一下。”
李先生:“那你尽快商议,我明天再来。”
坦白说这位张先生的采购价看似低廉,但在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汝辉还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不过是少赚一点而已,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贺兰就是觉得他急吼吼当场就要签合同的行为有些莫名的令她不舒服,具体她也说不上来是哪里不舒服,总之就是第六感告诉她不如等一等再说。
这一等就等到了展会的第二天。
第二天汝辉所有人员早早来到展馆前等待提前入场,信心百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征程。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面光秃秃的铝合金脚手架。
万众瞩目的包装袋幕墙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