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忙得脚不沾地。钱多多迅速注册了网店,设计了品牌logo和包装;披萨侠拍摄了更多制作过程的视频;王婶则发动了村里几位同样会纳鞋垫的妇女一起赶制订单。
第五天,问题出现了——订单量已经超过500,而手工制作速度远远跟不上。
"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停止接单?"张婶忧心忡忡地问。
钱多多沉思片刻:"不,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组织更多村民参与制作,形成一个小型合作社。"
披萨侠举手:"我可以教大家如何保证质量统一!就像我教徒弟做披萨一样,要有标准流程!"
于是,村委会的大院里摆开了"鞋垫生产流水线"——有的村民负责剪布料,有的负责画样,手艺好的负责刺绣,最后还有人负责质检包装。
钱多多甚至亲自上阵,尝试学习使用老式缝纫机,结果把线缠成了乱麻,引得众人哄笑。披萨侠则贡献出了自己的披萨烤箱——用来烘干绣线,声称"温度控制比太阳晒更精准"。
一周后,第一批200双鞋垫发出去了。又过了三天,评价开始陆续出现:
"太精美了!比照片上还要好!"
"包装很有特色,还附带了制作人的照片和故事,感动!"
"已经推荐给朋友了,求更多款式!"
村里的气氛完全变了。原本对商持怀疑态度的村民纷纷找到钱多多和披萨侠,询问自家的农产品能不能也这样卖。
老支书拉着两人的手,激动地说:"我活了七十岁,第一次见村里这么热闹!年轻人都不打麻将了,全在讨论做什么能上网卖!"
一天傍晚,忙完工作的钱多多和披萨侠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休息。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远处传来村民们的笑声。
"没想到,一双鞋垫能带来这么大的改变。"钱多多感慨道。
披萨侠咬着一根草茎,笑着说:"钱总,你终于学会放下那些商业术语,用村民能理解的方式做事了。"
钱多多转头看她:"那你呢?披萨侠小姐,你的夸张表演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那是因为我真心觉得王婶的鞋垫很棒!"披萨侠眼睛闪闪发亮,"你知道吗?最让我开心的不是视频有多少点赞,而是今天看到王婶数钱时手抖的样子——她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两人相视一笑,远处传来张婶的喊声:"披姑娘!钱同志!来家吃饭啦!我炖了山鸡!"
披萨侠一跃而起:"来了!"她跑出几步,回头看见钱多多还坐在原地,"快点啊钱总!再不来鸡腿就没了!"
钱多多笑着起身,草帽下的脸庞被夕阳映得通红。他突然意识到,这比他谈成的任何一笔大生意都更有成就感。
"来了!给我留个鸡腿!"他小跑着追上去,草帽被风吹落也顾不上捡。
杏花村的乡村振兴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