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高瞻远瞩谋共利,暗流汹涌帝心忧

夜色下,余瑾府上,书房中,明灭不定的烛火映照着几张略显凝重的面庞。

余瑾端坐主位,身旁是智囊诸葛亮、贾诩,以及负责具体推行均田司事务的王安石,还有如今以文吏身份,帮助王安石打理均田司事务的范仲淹。

“介甫(王安石字),说说吧,清田武卫队组建以来,均田司的进展如何?”余瑾率先开口,打破了书房内的沉默。

王安石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他起身拱手道:“回禀大人,自清田武卫队进驻京畿,我均田司的清查工作,较之以往顺畅了不少。城阳伯一案,证据确凿,其非法兼并的田产已悉数查封,等待朝廷最后判决。此外,一些以往阳奉阴违、暗中作梗的官员豪强,在武卫队的威慑下,也不得不收敛许多,陆陆续续又有十几家交出了部分非法侵占的田亩。只是……”

王安石顿了顿,语气沉重了几分:“只是,阻力依旧巨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些被触动了根本利益的世家大族、勋贵老臣,虽不敢明着对抗武卫队,却在暗地里串联勾结,用尽各种手段阻挠清查。下官每日收到的恐吓信函,几乎堆满了书案。”

“呵呵,”一直默不作声的贾诩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意料之中。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岂会轻易束手就擒?”

诸葛亮轻摇羽扇,眉头微蹙,缓缓开口:“文和所言不差。大人,介甫,亮以为,我等如今虽有武卫队为倚仗,强行清查可收一时之效,但终非长久之计。这些权贵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若一味强压,只会激起他们更激烈的反抗。届时,烽烟四起,恐怕连陛下也会承受不住这滔天压力。”

他目光扫过众人,字字有力:“想要真正推行均田,使改革深入人心,减少阻力,甚至化解一部分反对之声,我等便不能仅仅依靠雷霆手段。当务之急,是寻一‘天下共利’之法。”

“天下共利?”范仲淹眼神一亮,抚须沉吟,“孔明先生此言,确有深意。若新法只损权贵之利,而不能让他们看到半分益处,反对者只会越来越多。如何‘共利’,确是关键。”

王安石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他虽然性格刚直,推行新政向来铁腕,但也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若不能争取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或者至少让他们不至于拼死反对,改革最终也难免会走向失败。

余瑾赞同地点点头:“孔明所言极是。只堵不疏,终究会决堤。但,如何才能找到这个‘共利’的平衡点,让那些既得利益者,也能在新政中分一杯羹,或者说,让他们觉得损失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再激烈反对呢?”

众人一时都陷入了沉思。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