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文华奖学金”持怀疑态度的保守派官员们,看到这些耀眼的成绩,也不禁刮目相看。曾经,他们固守传统,认为奇奇怪怪的新鲜事物都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然而,年轻学子们用实力证明,创新并非离经叛道,而是充满活力,可以为大梁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这些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啊!”一位老官员看着手中来自海外的报纸,上面刊登着一幅获奖的山水画,画中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让他赞叹不已,“想当年,我等也曾年少轻狂,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如今看来,这些年轻人,才是大梁未来的希望啊!”
另一位官员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郭大人提出的‘文华奖学金’,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我等也要转变观念,多多支持这些年轻人,为大梁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这时,一位内侍匆匆走进御书房,向皇上呈上一封信函,“启奏皇上,郭大人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
内侍的话音未落,便被皇上激动的声音打断,“是关于那些年轻人的事情吧?快呈上来!”
内侍连忙将信函呈上。皇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快速浏览起来,脸上逐渐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好!好!好!”皇上连说了三个“好”字,将信函递给身旁的内侍,“传阅下去,让各位爱卿都看看!”
信中,郭凌峰详细地汇报了“文华奖学金”实施以来的成果,以及民间涌现的一股支持文化新星的风潮。
原来,那些获得“文华奖学金”的年轻学子,他们的才华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也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关注。一些眼光敏锐的富商看到了这些文化新星的潜力,纷纷慷慨解囊,为他们提供创作资金和平台。
“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是未来的大师啊!我愿意出资为他们建一座书院,让他们安心创作!”一位富商在观赏了一位年轻画师的作品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投资。
“我打算开一家戏楼,专门上演这些年轻编剧创作的新戏!我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会受到百姓的喜爱!”另一位富商也找到了自己支持文化发展的方式。
不仅是富商,许多民间艺人也主动与这些文化新星合作,共同创作新的作品。他们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艺,与年轻人的创新思维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佳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例如,一位年轻的作曲家与一位老匠人合作,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一位年轻的剧作家与一位民间戏曲老艺人合作,将传统戏曲故事改编成新时代的舞台剧,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