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清平村的村长吴永福全身心扑在蔬菜种植的规范工作上。他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每一块土地的土质情况。
“大伙听好了,咱们村土地虽说贫瘠,但各处土质还是有差别的。” 村长站在田埂上,扯着嗓子对村民们喊道,“东边这片地,土质偏沙,适合种胡萝卜,耐旱又能扎根深;西边那片土黏一些,种点芋头正合适。”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不同地块的范围。
这时,村民王二柱挠了挠头,大声问道:“村长,咋就能看出这土适合种啥呀?我咋瞧着都差不多呢。” 村长笑了笑,蹲下身子,抓起一把东边的土,说道:“二柱,你看这土,颗粒松散,保水性差,胡萝卜根系发达,能在这种土里长得好。再看看西边的土。” 说着,又走到西边,挖了一把土,“这土黏黏的,保水保肥,芋头喜欢这种环境。” 村民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
为了避免各家种植同一种蔬菜导致品种单一,吴永福挨家挨户走访。“老张啊,你家那块地之前种了小白菜,这次咱换种油麦菜,市场上这两种菜都受欢迎,咱得多样化种植。” 在村民老张家中,村长耐心地劝说着。老张挠挠头,有些犹豫:“村长,我怕换了品种种不好啊。” 村长拍了拍老张的肩膀,笑着说:“别怕,有仙子们教的法子,还有我和大伙帮衬着,肯定行。而且品种多了,咱不怕市场波动,总能卖上好价钱。”
老张的媳妇在一旁忍不住插话:“村长,这换了品种,施肥浇水这些有啥不一样不?” 村长认真地回答:“嫂子,油麦菜喜水,浇水次数得比小白菜多些,施肥量也稍微调整下。到时候我和大伙一起,手把手教你。”
在村长的指挥下,村民们干劲十足。原本荒废的边角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年轻的小伙小李和小赵正商量着在自家院子边的边角地种点啥。小李说:“要不咱种点香菜吧,这玩意儿用量不大,但做菜可少不了。” 小赵点头赞同:“行,听说香菜长得快,也好伺候。” 旁边的孙大爷听到了,笑着说:“你们年轻人脑子活,这边角地可不能浪费。我打算种点小葱,这葱一年四季都用得上。”
三个月过去,清平村已然大不一样。田地里,各种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胡萝卜露出半截橙红的身子,叶片翠绿茂盛;芋头宽大的叶子层层叠叠,像一把把绿伞;油麦菜细长鲜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清平村蔬菜品质好的名声,渐渐在周边传开。附近的集市上,商贩们纷纷争抢清平村的蔬菜。“这是清平村的菜,新鲜又好吃,大家快来买啊!”
集市上,一位菜贩大声吆喝着,摊位前围满了顾客。“确实,这菜看着就不一样,口感也好,比别家的强多了。” 一位大妈边挑选着蔬菜,边对旁边的人说道。
这时,旁边的一位大爷拿起一根胡萝卜,仔细端详着,问菜贩:“这清平村的菜咋就这么好呢?”
菜贩笑着解释:“大爷,听说人家村有仙子指导,种出来的菜能不好嘛。而且人家村长带着大伙,根据不同土地种不同菜,精心照料着呢。”
村子里,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曾经破旧的房屋,如今有了翻新的迹象;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在村子里嬉笑玩耍。而那曾经引发激烈争论的双胞胎陋习,早已被大家抛诸脑后,在蔬菜产业带来的富足生活面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村民老吴站在自家新翻修的房屋前,感慨道:“多亏了村长和仙子们,要不是他们带着大伙种蔬菜,咱这日子哪能有这么大变化。”
旁边的老钱也附和着:“是啊,以前光守着那老规矩,日子越过越穷。现在看看,这才是好日子该有的样儿。”
清平村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村口,村民们自发聚集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眼中满是感激,他们是来为我们送行的。
村长吴永福快步走到我们面前,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仙子们呐,你们可真是清平村的大恩人。要不是你们,我们还在那穷日子里打转,守着那害人的陋习呢。如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多亏了你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