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铺的玻璃柜中,绢制的宫花在灯光下闪烁,年轻姑娘们选购一朵 “福” 字绒花别在鬓角,映衬着新做的卷发,成为街头一道俏丽风景。
四合院的甬路上铺满芝麻秸,孩童们赤足踩过,噼啪声中带着 “岁岁平安” 的期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暮色四合时,各家各户的厨房飘出炖肉香,五花肉在砂锅中咕嘟作响,酱油色的汤汁裹着冰糖,在灶台上凝成琥珀色的浓汁。
主妇们将发好的面团擀成饺子皮,白菜猪肉馅的清香混着花椒水的辛香,在蒸腾热气中交织成年夜饭的前奏。
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包饺子,收音机里传来李谷一甜美的歌声:“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孩子们偷偷将硬币包进饺子,期待成为新年第一个吃到 “福” 的人。
胡同里爆竹声震耳欲聋,火星子窜上墨蓝的夜空,与故宫角楼的灯笼交相辉映。
老人将压岁钱装进红封,叮嘱孙辈 “压祟”,年轻人则悄悄拨通 BP 机,给远方的朋友发送新年祝福。
大年初一清晨,王府井大街的老字号门前排起长队。
全聚德的烤鸭师傅将枣木烤鸭推进炉腔,油亮的鸭皮在炉火中滋滋作响;
稻香村的售货员快手快脚地称量京八件,油纸包裹的点心盒上印着金色 “福” 字。
厂甸庙会的糖葫芦摊主扛着草靶子穿行人群,红果裹着晶亮的糖衣,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年轻人的庆祝方式悄然改变。
西单图书大厦里,千禧年主题的书籍占据显眼位置,《未来之路》与《数字化生存》成为热门读物;
东四的录像厅循环播放着贺岁片,【西虹市首富】让观众笑声不断。
一些家庭选择 “旅游过年”,带着孩子登上长城,在烽火台前拍摄 “跨世纪全家福”,将传统年味与时代印记定格在胶片上。
1999 年的京都春节,既是对千年民俗的深情回望,也是向崭新时代的悄然致意。
当胡同里的红灯笼与摩天大楼的霓虹交相辉映,当手写春联逐渐被印刷品取代,那些消失的书春摊、年画摊与祭灶仪式,终究化作记忆中的吉光片羽。
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幸福的祈愿,正如雍和宫的钟声穿越时空,在古城上空回荡,叩击着每个龙国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