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双喜临门啊?!”
李恪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见李恪已经醒了,何时赶忙大声说道:
“殿下,昨晚大家一共扫荡了十几个部落,收获颇丰。”
“大量的金银以及牲畜,正在被运往定襄城的路上。”
“哦,知道了。”李恪从房间内走了出来,“具体有多少金额知道吗?”
何时掏出一个小本本,翻到指定页面,这才开始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凡是在蜀王府待过的这群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三金的影响,随身带着个本子。
同时,他们汇报的时候也喜欢汇报数据,力求精准表达。
而不像大唐的那些官员们,总喜欢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
“铜钱不多,他们毕竟和大唐做生意比较少,但目前也有五十多万贯了。”
“殿下,这群突厥的贵族们可真的会埋金子,目前金子就已经有80多石了。”
李恪着实被惊讶了一番,80石的黄金!
按照唐朝的划算,一石大概53千克,也就是有4240千克,4吨多的黄金!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游牧民族部落冲突是常见的事,随身携带的金银一般都不会太多。
甚至去年大唐向东突厥用兵,在战果不确定的情况下,那些贵族自然都想着把金银赶紧埋好了。
李恪嘴角一咧嘴,猛地张开双臂,呐喊道:“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啊!”
“之前一直在发愁钱不够的问题,这不是一下就解决了嘛!”
何时其实也挺上瘾的,凡尔赛地说,他这两天数黄金都数腻了…
“还有另外一重惊喜呢?”
李恪这才想起来,刚才何时汇报是双喜临门来着。
何时咧嘴一笑,竖起了大拇指,道:
“恭喜殿下!您收服的那群墨村人,可真是太有能耐了。”
“不但是那群匠人有能耐,连他们收留的村民也一个个有大用。”
“哦?”李恪双眼一亮,也来了兴趣,“展开细说。”
那群匠人有能耐自然是不用多说,可收留的村民怎么有能耐了?
这可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只听见何时解释道:“在墨村的时候,您不是交代了派人去寻找石灰岩矿、粘土矿、煤矿、铁矿等矿脉嘛?!”
“那些村民原先都是河东道和关内道两道的百姓,乃被战乱波及才逃难到墨村的,对两道再熟悉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