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将原本荒地上的植被清除,土壤裸露在外,到下雨的时候,很容易将土壤带走,形成水土流失,让新开垦的土地更加贫瘠,得不偿失。
蒙小华就想到了将山腰和山脊的土地开垦成梯田。
比如在后世极其有名的龙脊梯田,在万物生长的季节不仅风景极美,而且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也极好,非常值得参考。
而且,蒙小华打算将梯田田埂留得足够宽,在田埂上栽种各种果树,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用树根稳固水土,还能在不同季节收获各种水果,一举两得。
她可是清楚的记得西南地区环境的特殊,不仅本地的李子、桃子、柚子、柑橘、樱桃很有名,还能栽种多种其他地区的特色水果,比如荔枝、芒果、龙眼、猕猴桃等等。
树苗不是问题,她可是有系统的女人!
将荒地开垦成梯田,最大的问题在于工作量的增加,而且要让习惯了直接开垦土地就用的村民们认可梯田的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开垦梯田,除了需要将杂草、树木、石头等等清理干净,还需要搬运石头在外侧垒出一道坚固的田埂,一些土壤薄弱的地方,需要从其他地方运土进行填充,工作量一下子翻倍都不止。
一开始听到蒙小华的安排,村民们感到非常疑惑,甚至有好心的村民提醒她这样开荒吃力不讨好,开出来的土地收成不好不说,而且过些年就会变得土地贫瘠,无法耕种。
没办法,蒙小华只能亲自拎着一把锄头,找了一个斜坡挖出一块小小的梯田,然后将一桶水倒了下去。
亲眼见证了梯田将水流冲下来的土壤拦住,不仅土壤被冲走,甚至因为田埂的拦截,一部分水和土壤保留了下来,间接让土地更加肥沃,村民们才终于认可了梯田的想法确实可行。
接下来,就是热热闹闹的劳动场面。
对于淳朴的村民们而言,干活根本不用一直盯着他们。
在他们的认知中,既然收了主人家的钱,就要把活儿干好,这样以后再有活的时候,主人家才愿意找他们来干。
再加上有老村长时不时的来现场转转,他们干活更加卖力气了。
毕竟,他们能干活钱,都是老村长安排的,要是表现不好,以后再有好事估计就轮不到自己了。
一顿饱和顿顿饱的简单道理,他们心里还是有数的。
三十个人自发分成几组,有的负责清理杂草树木,有的负责搬石头垒田埂,有的负责从远处搬土。
总体而言,将荒山开辟成梯田的进度比在山脚开荒要慢上许多。
但是,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劳作下,将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梯田逐渐规划出来,沿着石子路的两侧错落有致的分布,远远望去,竟然十分不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