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冯奶奶和赵奶奶来了……"
潘山见来的人一手拎着两只母鸡,心中疑惑,却不耽误他赶紧喊娘。
蒙小华赶紧穿上衣服走了出来。
"冯婶子、赵婶子,你们来了,赶紧进来坐,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赵婶将手里的母鸡塞到潘山的手里,笑道:"这不是昨天从你这里借了银子交了税银,我寻思着你昨天说可以用家里养的东西卖给你,所以就抓了两只鸡过来。"
蒙小华看着赵婶和冯婶抓来的肥母鸡,心中竟有一丝感动。
两只鸡羽毛光洁,一看就是家里正在下蛋的母鸡,她们居然捉了来给她,可见都是对人实诚的人家。
村民们的养母鸡可不是为了吃鸡肉,而是为了母鸡下蛋,将鸡蛋攒起来卖了购买食盐等生活必须品。
当然,如果遇到例如征税的情况,卖了养的鸡也能应应急。
所以,蒙小华赶紧劝说道:"赵婶子、冯婶子,你们这是家里下蛋的母鸡吧,要不你们还是把鸡带回去吧,我的钱不用急着还,以后你们来给我做工抵债就是了。"
冯婶笑道:"哎呀,华儿你对我们真的没得说,我是看你刚建了房子还没有养鸡,我就抓了两只母鸡过来,一来能把欠你的银子还上一些,二来你养了鸡,等鸡下了蛋,也能给小山和小峰他们补补身子。说起来,还是婶子们占了你的便宜,现在集市上的鸡肯定便宜多了。"
蒙小华想到家里空荡荡的鸡圈,推辞了两句也就收下了。
不料,赵婶和冯婶两人只是开始,陆陆续续有昨日向蒙小华借钱的村民送来了家里养的鸡鸭和兔子等等。
等到再没有人来的时候,蒙小华的牲口圈里已经多了三十来只鸡和六只兔子。
想想就知道,这一段时间朝廷四处征收挽联税,许多村子的村民收到风声,不得出售自家养的家禽家畜,集市上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蒙小华承诺按照之前的市场价收购村民们的鸡鸭,绝对算得上仁义之举。
所以,淳朴的村民们虽然能以后做工偿还欠蒙小华的债,但是他们仍旧不希望蒙小华吃亏,索性把家禽家畜拿来还债。
将村民们送来的鸡鸭、兔子等活物安顿好,上午已经过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