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小华赶在午饭前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神龙坡上下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山脚下,先前打算建工坊的地方,二十几个人分工合作。
老村长拄着拐杖亲自在这里看着,众人清理场地的,打土坯的,修理树干做柱子的、扎茅草准备搭屋顶的,一样样有条不紊的做着。
通往山上的石板路两侧,则有三十几个人。
在曾经整理过梯田的人指导下,一些人清理杂草杂树的,搬石头垒田埂的,另一些人搬土填坑,焚草增肥,配合起来相得益彰。
在忙碌的身影中,甚至还有几个村子里的中年妇女。
在她的房子前面的晒坝中,整齐的排放着两列竹箩。
其余人或许是有事去忙了,只有蒋才国和另外两个人坐在堂屋里喝着水,负责看守他们运回来的粮食。
见到蒙小华回来,蒋才国几人急忙走出来,对她道:"华儿,你回来了,运回来的粮食都在这里,你清点一下,我们帮你搬到储藏的地方。
蒙小华接过闻言而来的春杏递来的水,狠狠的喝了一口才回答道:"好,麻烦国伯帮我装麻袋以后,搬到粮仓里去吧。"
有人帮忙,不用白不用。
今天这一趟来回,蒙小华可是给了十文钱的报酬雇村里人帮忙的。
如果不要铜钱的,也可以找她拿一斤大米或白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蒙小华并没有假装客气,拿来抬秤一个箩筐一个箩筐的过秤,然后装进麻袋搬进粮仓。
运回来的粮食,上好的精米和白面各占了一半,都是蒙小华在商城中挑选出来的精品。
这些粮食不仅是用来兑换药材,都是品质上好的,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顶级的粮食,当着蒋才国几个人的面,自然好好保管起来。
家中日常消耗使用米面,蒙小华则是另外从商城中兑换的,无论品质还是口味,比这些用来兑换药材的米面又上了一个档次。
将二十几麻袋粮食称重完搬进粮仓,早已到了饭点,山上山下的村民却都没有回家吃饭。
村里人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农忙是一天三顿补充体力,农闲时就是一天两顿饭。
眼下这个时节,在村里正是属于农闲,所以绝大部分村民都只吃两顿饭。
再则,今年村里因为挽联税和徭役,许多人家都借了钱,此时正是节衣缩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