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普陀仙境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076 字 15小时前

武夷山李婵娟是个心明眼亮之人,她看出子午四人的眼神颇有疑惑,就问道:“怎么?张明远、费无极手下的弟子莫非不大高兴?莫非金兵把你们吓破了胆?你们在扬州城都受伤了,在黄天荡又当如何?面对金兵可不能逞能,须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打不过就跑,你们不是与皇上是兄弟么,可要多学学他了。”这话分明有些冷嘲热讽,看来江南各大门派对宋高宗赵构是颇有微词的。

子午等人意欲开口,费无极马上示意他们闭嘴,就叹道:“素闻武夷山九曲溪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想必武夷山人也当如此光明磊落。韩掌门自然是个心直口快之人,不过这般拐弯抹角的说话就难免有些令人不快了。皇上那也不叫逃跑,叫做避其锋芒。”

张明远仰天长叹道:“靖康耻历历在目,女真人来势汹汹。皇上他不容易,还望诸位明白。”

武夷山掌门人李婵娟哈哈大笑道:“你们是皇室故交,与徽宗、钦宗,还有如今的天子皆是故交,自然为他们说话,好不可笑。”

雁荡山掌门人韩芙蓉也冷笑一声,不紧不慢道:“伴君如伴虎,素日看似风风光光,可皇上遭难,你们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做皇上的朋友,此乃一大败笔。”

沈海天一看,双方言语不快,如若听之任之,就怕伤了和气,就笑道:“尔等此来皆是我普陀山的贵客,不必为此争执。想必兀术逃离,江南太平,可喜可贺。听说张明远、费无极你们要回山了,离开江南之际,我等江南门派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还望武夷山、雁荡山,二位掌门人以礼相待,也算给贫僧一个薄面,不知意下如何?”神情肃穆,双手合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夷山李婵娟与雁荡山韩芙蓉一听,愣了愣,傲气十足之际,缓缓低下头,马上点了点头,眉宇之间依然不悦。

张明远等人也微微一笑,不再冷嘲热讽。沈海天引众在普陀山四处行走,算是大饱眼福。普陀山到处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海风拂面,神清气爽。

费无极此番南下也打通了不少江南各大门派的来龙去脉,就追问沈海天:“这普陀山一直是佛家之地么?”

张明远道:“如此神仙境界,无出其右,此来就怕多加叨扰,还望见谅。”

沈海天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客气。大唐之前,听说是道家道场,与蓬莱阁可相提并论。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自李唐以来。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世人暗暗传奇,传为佳话。唐咸通四年日本国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六庵、一百三十九茅蓬,四千六百五十四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由此名扬天下。”

张明远饶有兴致的追问道:“我大宋以来,普陀山又当如何?”

费无极道:“不错,还望赐教,让我等了然不惑。此番行走江湖,抵达江南,也算难得。走一遭,微幅不浅。如今还能走,就怕再过十年,走不动了。”如此调侃自己,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沈海天介绍道:“我大宋乾德五年,太祖皇帝遣内侍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当年高丽与日本等国来我大宋经商、朝贡者,也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如今我普陀山早已名扬天下,靠的是兀术。你们可知兀术意欲登上普陀山围追堵截皇上,可天怒人怨,金兵大船到了普陀山附近突然风浪大作,金兵跳海者不计其数,吓得兀术逃跑了。这也是黄天荡之前的事。”

武夷山李婵娟瞠目结舌,扬起袖子,惊讶道:“居然有这等事?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