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的商队每到一处,都会打听哪里有能工巧匠,孙云球便是被招揽过来的人才之一。
为了挖到他,暗夜组织还使了些非常不光彩的手段。 联盟书库
好在结果不错,孙云球举家迁至保宁府后,得到秦思源的大力支持。
他不仅研制出清晰度更高的望远镜,还做出了这种老花镜,甚至发明了验光的机械,达到了当时的最先进水平。
秦思源又加以指导,才有了如今这种双片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让秦思源不禁感慨,华夏人聪慧过人,不乏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只是封建制度存在弊端,这些人才受权力打压,无法施展才华。
有鉴于此,秦思源对名下的军工、民用作坊进行改革,废除其中官员的实权,让他们转为为工匠服务。
所有项目都由工匠发起,审核也由工匠团体负责,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此外,他还设立丰厚奖金,只要有人发明先进技术,研究团队就能获得奖励,并且细化奖励分配方式,确保年轻研究人员也能得到实惠,避免奖励被组织者独占。
这项政策一经推出,极大地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情,也正是这些举措,造就了保宁府的繁荣昌盛,以及军队的战无不胜。
就拿保宁卫的甲胄来说,同样的防御力比官军的甲胄轻一半以上,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在战场上大大提高战斗力不说,还减少了伤亡。
还有一些战场急救药物,也是士兵们生命的保障,同时还建立了医护兵制度,给士兵们简单培训过战场急救。
可以说保宁卫能够取得对官军的大胜,秦思源名下的这些作坊要占一半的功劳,科技的力量直接就凸现了出来。
张伦有了老花镜时的辅助,看起来就很轻松了,不过他的眼睛轻松了,心情却一点都不轻松。
这份文书是苏明哲和林伯俊根据秦思源的意思拟订的,算是对成都城这个古老城市的接收、管理办法,其中就包括了对大明原官吏的处理方法。
良久,张伦缓缓放下文书,涩声道,“这样对大明官员是不是有些太严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