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泰贞元年三月十七,惠风和畅,绿柳如烟。
正当郭绍派兵强行控制唐、淮全州的时候,位于申州西北方向的淮德城内,桐山营的各大头领也在紧急议事。
议事地点就在原先的淮德县衙,如今的桐山营右营指挥驻地。
自郭绍依照双方之前的约定,将淮州交给桐山营后,陈大全就把全营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不知是陈大全故意为之,还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桐山营下属的三个营头,也被统一称为指挥使。
其中,左营指挥使为曹伶,领兵2000人,驻地淮州。
右营指挥使为铁雄,领兵3000人,驻守淮德。
中营,也称老营,依旧驻守当初的黑龙关城,大多都是桐山营高层将领的亲属家眷,实际战兵不多,人数勉强过千,指挥使为徐在山。
除了这三个营外,桐山营大统领陈大全身边还跟着一营亲兵,人数虽然只有区区八百,却个个配有战马,甲胄齐全,战力强悍。
陈大全带领的亲兵营,虽然没有明确驻地,但他却是整个桐山营的首脑,无论左营还是右营,他想去就去,没有丝毫限制。
不过,因为申州这边是桐山营的战略重心,所以他一般都是呆在淮德城中。
而之所以将曹伶放到淮州,那是因为曹伶跟郭绍向来不对付。
有他在淮州看着,陈大全既不用担心左营有自外之心,同时也避免了会有人跟郭绍勾连在一起,威胁他的后路。
正巧这几日郭绍攻略唐、樊全境,大肆招兵买马,陈大全隐隐感觉到自己的西侧,正在传来一种隐隐的压迫感。
而且这种压迫感,随着郭绍的实力不断壮大,也跟着愈发膨胀起来。
左思右想之下,陈大全决定在淮德召开一次重大的军事会议,希望能够尽快攻下申州,彻底占据这个位于中原最南端的战略要地。
参会人员很多,既有当初穿云寨上的老兄弟,也有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不断投靠过来的绿林好汉和士绅商贾。
跟郭绍所在的唐、樊二州不一样,淮德面向整个中原,虽为县治,却是四通八达的枢纽所在。
这里不仅流民众多,而且商贾富户云集,若不施行有利于发达人家的政策,桐山营在这里也待不了多久。
议事进行得很顺利,陈大全这次不仅从那些富户手中,成功要到了钱粮,还根据麾下各个将领的建议,做好了如何攻取申州的计划。
议事结尾,陈大全命令倪方,向麾下各部的主要负责人,详细解说了天下各地的最新情报,其中就包括郭绍的唐、樊二州。
“大家看到了吗?大争之世,天下群雄并起,如果咱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尽快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势力,那就等着被人家吞并瓜分吧!
远的咱们先不说,就说咱们西边的郭绍,几个月前还是唐州的一介死囚呢,如今已经掌控两个大州,拥兵上万了!”
陈大全说到这里,扫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各个得力干将,只觉得他们都是一些酒囊饭袋,没有一个可以跟郭绍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