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不敢称勇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2236 字 6天前

先是浑邪王不听指挥,屡次违背之前的计划,擅自组织会战,结果被霍去病接连重创,最后在冥泽附近全军覆没,迫使右贤王不得不调整计划,改决战为伏击。

后来又发现李广带着大量辎重,出现在战场,直接将右贤王在焉支山伏击霍去病的计划摧毁了。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原因:他们都低估了汉军。既低估了汉军的战斗力,也低估了汉军的团结。

谁能想到小小的马镫,会让汉军持矛突击的威力暴增?

谁能想到一生好战的李广会甘心为后辈做接应?

短短几年,汉匈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匈奴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要从大巫师被赵延年杀掉算起。从那以后,匈奴人面对汉军,就几乎没有取得过像样的胜利。

这一战如果还不能取胜,以后估计也不会有机会了。

每次想到这些,他的心情就格外沉重。

“怎么打?”右贤王看了一眼贵山。

贵山打起精神。“先切断他们的水源,看李广如何应对。如果他这样都不敢出战,就是想等霍去病班师,夹击我们,不能不防。”

右贤王表示同意,随即命人准备进攻。

两百骑兵下马,拿起了盾牌,抽出了长剑,在山坡前列阵,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五百骑兵出列,其中一些人策马冲向山坡,进行驰射骚扰。一部分人下马列阵,准备用弓箭掩护同伴进攻。他们也清楚,这次出战的任务不是突破汉军的大营,也不可能突破汉军的大营,只是试探一下汉军的反应,所以都特别轻松。

——

赵延年站在山坡上,看着匈奴人发起试探性的进攻,看着李广派出五百步卒出营,越过冰冻的河流,夹水列阵,不禁笑了笑。

双方都不相信对方,都在试探。

就看谁演得更像真的。

这一幕看起来很熟悉,又很陌生。

汉匈交战多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匈奴人进攻,汉军防守,一如眼前。

区别是这一次汉军是深入匈奴人的腹地作战,而不仅仅是守边。

“派步卒出营列阵,可以保证大营的安全,避免被匈奴人封锁在大营里。”李息一边看,一边向赵延年解释李广的用意。他很喜欢赵延年这个后生,愿意讲一些用法经验,来弥补他的不足。“如果让匈奴人冲到大营边,向里面射箭,不仅会出现起火之类的问题,也会让将士们紧张。如果是夜间,还有可能发生营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延年认真的听着,这是他难得的机会,以前从来没有人给他讲过这些。

包括李广在内。

按理说,他帮了李广父子那么多,李广应该传授一些用兵经验给他。

以他对李广父子的了解,也不像是那种知恩不报,藏着小心思的人。

之所以一直没讲,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李广就没什么成功的经验可言,要么就是李广太大意,觉得这些常识,他肯定都懂,没必要讲。

“步卒出营列阵,看起来危险,其实反而安心。战士们会觉得,只要他们能挡住匈奴人的几次进攻,就可以退回营地休息。万一战事不利,也可以退回去,营里会安排强弓硬弩接应他们,匈奴人不敢轻易靠近……”

赵延年赞了一声。“将军对战士们的心思把握得也这么准,我当初在边塞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这么想的。”

“我也是行伍出身。”李息无声地笑了。“六郡子弟,几乎都是如此,从普通士卒一步步积功升迁,不用心的都死了,别说封侯了,做个都尉都难。”

“为什么是都尉,而不是将军?”赵延年有些不解。

“都尉可以独领一垒,可以有自己的亲卫,不用再亲自上阵搏杀了。”李息拍拍赵延年的肩膀。“不是每个人都有你和飞将军这样的武艺。战场上,两军混战,就算是身手好的人也难免受伤,甚至被乱箭射杀。只有做了都尉,有了亲卫保护,除非惨败,被敌人攻破了大营,全军覆没,否则一般不太可能有性命危险。”

说到这里,李息忍不住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