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人,怎么朝廷那边还没有动静,你说,太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啊?”
曾纪泽望着一直伏案撰写着什么东西的楚辰,脸上的忧虑之色浓烈。
自从楚辰三人第一次与俄国人会晤之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从最开始俄国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到现在双方陷入了诡异的平静,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通信太慢!
俄国人倒是不慢,因为他们有欧洲通过西伯利亚架往外东北的电报线,所以兵力调动、消息传递,都很快。
可是清廷这边,因为国内陆上还没有架设电报线的原因,速度可就慢了去了。
楚辰的电报发到上海,从上海到帝都乘坐轮船最快也要五天,而慈禧又要征求各地督抚的意见。
这样一来,消息传到远在兰州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案头,再到左宗棠做出反应回复奏折,消息再传回到帝都,即使是水陆两用,八百里加急,也可谓是路途遥远,费时费力。
等到朝廷收到各地督抚的强硬反馈,特别是以陕甘总督左宗棠、四川总督丁宝桢、兵部尚书万青藜等人的主战态度下,慈禧终于向总理衙门下达了旨意。
慈溪罕见的强硬了一番,那就是不答应俄国代办凯阳德的交涉,不会释放崇厚,并且谈判以全权大臣楚辰为主。
再加上督办吉林军务的罗大春、乘坐水师军舰的一万自强军部队到达吉林,得到消息的俄国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他们预想的清国的屈服,并没有出现。
“曾大人,不要着急,每临大事要有静气。等朝廷的旨意一到,咱们也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楚辰端坐在桌前,仍然在平静的书写着,头也没抬的回复着曾纪泽。
就在此时,邵友濂的声音传入两人的耳中。
“楚大人,朝廷来消息了!”
匆忙走进房间的邵友濂,将从电报局刚拿回来的电报,放到了楚辰的案头。
“哦?”
楚辰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电报看了起来。
“邵大人,朝廷是什么意思?”
曾纪泽见楚辰在看着电报,并没有凑上去看,而是转头望向邵友濂。